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2期
编号:1166944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增粗胆囊管的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方法: 2004年11月~2007年10月,对21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59 cm 13例,0.6~0.8 cm 5例,>0.8 cm 3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阶梯施夹法(2例)、圈套器结扎后施夹法(16例)、胆囊管结扎法(3例)等3种方法处理胆囊管,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0例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1例因胆总管结石并胆汁瘘行T管引流后痊愈。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处理增粗胆囊管。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管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74-02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一般使用1~2枚中号钛夹平行夹闭胆囊管残端,这对一般病例来说是足够的。但在胆囊管增粗(直径>0.4 cm)的情况下[1],对胆囊管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现就我院21例胆囊管增粗患者的LC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1月~2007年10月,对21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LC,其中,男6例,女15例。26~70岁,平均48.8岁。胆囊息肉3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18例,均无黄疸病史,术中发现胆囊管直径0.4~0.6 cm 13例,0.59~0.8 cm 5例,>0.8 cm 3例,胆囊管结石4例,胆囊颈结石1例。

    1.2 手术方法

    询问病史,查体,查肝功能及肝、胆、胰B超。术中仔细解剖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后,根据其长度、增粗情况,分别采用阶梯施夹法、圈套器结扎后钛夹法、结扎法,其中,阶梯施夹法2例(胆囊管直径0.4~0.59 cm);胆道造影后, 圈套器结扎后钛夹法16例(直径0.4~0.6 cm 11例,0.6~0.8 cm 5例);结扎法3例(直径>0. 8 cm)。胆囊切除后冲洗,未见出血及胆漏,常规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2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住院时间3~6 d。1例因胆总管结石并胆汁瘘行T管引流后痊愈(第2例阶梯施夹法)。

    3 讨论

    3.1 术前对胆囊管增粗的预估

    术前行螺旋CT或腹腔镜术中超声对胆囊管的解剖定位及形态判断有很大帮助,但对经济承受能力极差的患者,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我们认为如有以下情况可考虑有胆囊管增粗的可能[2]:(1)既往有黄疸病史或B超示胆总管增粗者,可能由于胆道压力较高,胆汁自胆囊排入胆总管不畅,导致胆囊管增粗;(2)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由于结石刺激,局部炎症明显,往往引起胆囊管水肿增厚、增粗。本组直径>0.8 cm 3例均为此类情况。

    3.2 防止损伤胆总管或肝管

    在LC术中,最易损伤胆总管或右肝管[3],尤其是在胆囊管增粗病例中,Calot三角水肿粘连,解剖不清。我们的方法是:充分解剖Calot三角前后叶浆膜,先处理后三角,再以分离钳分离胆囊动脉后,仔细解剖胆囊颈部及部分胆囊床,以吸引器钝性充分游离胆囊颈,认准胆囊管与胆囊壶腹相连后,再处理胆囊管。

    3.3增粗胆囊管的处理

    3.3.1 阶梯施夹法在胆囊管近端钳夹两枚中号钛夹,远端钳夹一枚中号钛夹,在它们中间部分剪断胆囊管,然后在剩余部分再钳夹一枚中号钛夹,完全剪断胆囊管,其优点是术中不用更换器械,缺点是钛夹有脱落的危险。我们早期2例均采用此法,但此法要求胆囊管要有足够的长度,对胆囊管较短者此法比较困难。因未行胆道造影,第2例出现结石滑落,术后胆汁瘘,开腹手术。

    3.3.2 圈套器结扎后钛夹法对胆囊管增粗、增厚的患者,我们采取先在胆囊松弛状态下,用7号丝线在胆囊管远端结扎后,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确认无胆总管结石后,切断胆囊管,以圈套器结扎,然后再顺利钳夹一枚中号钛夹防止圈套线滑脱。此法优点是处理比较牢靠,缺点是腔内打结较费时,且有一定技术难度。

    3.3.3 丝线结扎法对胆囊管炎症水肿较重,钛夹夹闭不牢、不全或切割危险时[4],我们采用7号丝线结扎法,即在胆囊松弛状态下,远端结扎1次后,行胆道造影,确认无胆总管结石后,近端结扎2次。此法优点是能较好地处理胆囊管,但亦存在结扎不牢的风险,且对术者腔内打结技术要求较高。

    3.3.4 胆囊管结石 17% ~25% 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由胆囊管残余结石引起,术中发现胆囊管增粗,特别是局部膨大时,可用分离钳轻夹胆囊管,如发现有结石可将结石向远端推挤,待结石近端胆囊管有足够长度上钛夹时,上钛夹或结扎,以防将胆囊管结石挤入胆总管。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胆道造影,尤其对不能行MRCP、ERCP的基层医院,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减少结石滑落胆总管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明确胆道走行方向,减少术中胆道损伤。另外Sark[5]指出,有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者,通过造影至少有2/3的患者可避免胆总管探查。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痛苦。

    3.3.5 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 LC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一直存在不同看法[6],由于胆囊管增粗或炎症水肿明显,结扎线或钛夹都有脱落的危险,脱落后可造成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所以我们在这些病例术中常规放置单腔引流管,自右腋下戳口处引入,放至肝下及温氏孔。我们观察引流管并未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引流量为5~30 ml,多为腹腔内冲洗液体。我们认为,放置引流管一方面有助于观察术后有无出血及胆漏;另一方面,即使发生胆漏,腹腔引流对治疗也有很大帮助,小的胆漏可通过腹腔引流治愈。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12-123.

    [2]邱应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增粗胆囊管处理方法的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3):249-250.

    [3]李立波,李君达,蔡秀军,等.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损伤修复效果的因素[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5):263-265.

    [4]曹月敏.腹腔镜外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0.

    [5]Sark ME.Routine 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with cholecystecttomy[J].Surg Gynecol Obstet,1980,151(5):657.

    [6]沈文琪.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引流问题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5):288-290.

    (收稿日期:2008-05-06), 百拇医药(杨清泉 张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