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3期
编号:11669255
谈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23期
     [关键词] 特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01-02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推行,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特困大学生群体正在形成。如何掌握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调适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特殊群体——特困大学生

    据有关估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在校特困大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10%~15%。这些特困大学生成长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中有的身处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总体生活水平低,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抚养能力差;有的过早失去了父亲或母亲,更有甚者失去双亲;有的父母中有一人下岗或两人下岗;有的家人生病,需负担医疗费用而负债累累;有的是家遇天灾人祸或意外事故等等,每个特困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辛酸与艰难。一个人未成年前,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特困”的环境使特困大学生更懂得自尊自爱,比同龄人更早地感悟了自立自强的深层内涵,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性、适应能力方面都略显优势;特困家庭学生逆境成才的强烈愿望,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增强了忧患意识,在拼搏中,跨入了高等学校的大门。

    2特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及综合表现

    高校特困大学生大多数来自比较贫穷的农村,由于从小生活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加上交通不便、文化滞后、思想保守、人际关系简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形成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缺乏尝试勇气的“恐惧”心理。当他们考入大学,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看到城乡的巨大反差,看到经济、知识、文化等方面与大都市的差距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