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720153
芬太尼、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的对比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钱亚峰
第1页

    参见附件(140KB,1页)。

     [摘要] 目的:比较芬太尼、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的不同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小儿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伍用丙泊酚组(Ⅰ组)、氯胺酮伍用丙泊酚(Ⅱ组),观察并记录其平均诱导时间、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等。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无论在诱导时对MAP、HR的影响,还是在小儿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上的影响都更为显著(P<0.05)。结论:小儿全麻时以氯胺酮伍用丙泊酚优于芬太尼。

    [关键词] 芬太尼;氯胺酮;丙泊酚;小儿全麻

    [中图分类号] R61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44-01

    在小儿全麻中,作为插管前诱导用药及术中维持用药。丙泊酚伍用其他药物后,可有效减少其用量及副作用的发生。而芬太尼、氯胺酮作为两种常用的伍用药品,在小儿全麻中所产生的影响及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全麻诱导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和术后苏醒过程中完全苏醒时间以及小儿躁动率的发生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全麻下30例患儿(ASAⅠ~Ⅱ级),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7岁,平均体重22 kg,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芬太尼组(Ⅰ组)、氯胺酮组(Ⅱ组)。两组间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术前30 min均肌注阿托品0.01~0.02 mg/kg,苯巴比妥钠2 mg/kg。Ⅰ组给予丙泊酚1~1.5 mg/kg、芬太尼4 μg/kg,配合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静推后完成诱导。Ⅱ组则以丙泊酚1~1.5 mg/kg、氯胺酮0.5~2 mg/kg,配合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同样静推后完成诱导。两组间麻醉维持则分别以芬太尼或氯胺酮伍用丙泊酚和肌松药等其他药品。术中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BP、HR、SPO2、MAP,观察并记录麻醉平均诱导时间及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术后48 h随访。

    1.3统计学方法

    监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在麻醉苏醒室内观察完全苏醒后均安全返回病房,术后随访两组患儿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Ⅰ组平均诱导时间与Ⅱ组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诱导后对HR、MAP的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全麻开始时患儿平均诱导时间和HR、MAP的对比(x±s)(n=15)

    与Ⅰ组比较,★P<0.05

    术后拔管时Ⅰ组对HR、MAP的影响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儿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患儿平均苏醒时间和HR、MAP的对比(x±s)(n=15)

    与Ⅰ组比较,▲P<0.05

    两组术后苏醒过程中小儿躁动率的发生对比,芬太尼组几乎达到100%,而氯胺酮组仅为20%左右。

    3讨论

    丙泊酚是具有高度亲脂性的静脉麻醉药,静脉注射后快速分布至血管丰富的器官,麻醉起效快而平顺,能在一次臂脑循环内发挥作用,具有镇静、催眠迅速、平稳,有一定的镇痛作用[1],使用后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排血量和体循环阻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引起心率增快[2]。芬太尼则主要激动μ受体、起效快、镇痛强、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但却能引起心动过缓[3]。二者伍用于小儿全麻时,虽可满意完成麻醉过程,却能引起并表现出各自对于小儿心血管反应的影响,造成小儿的HR、MAP显著下降。氯胺酮作为一种非巴比妥类镇痛药,则能促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BP升高,HR增快[4]。与丙泊酚伍用后则可以有效减轻丙泊酚的心血管抑制,减轻各自的心血管反应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虽在术后患儿苏醒时间上应用氯胺酮要长于芬太尼,这对于小儿的后期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只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均能使患儿安全顺利地苏醒,是有利于术后恢复的。故以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无论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还是对术后患儿躁动率的影响,都优于芬太尼组伍用丙泊酚,更加能够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