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720281
风药应用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彭 建
升、散、透、窜、通、燥、动,性能功用配伍
第1页

    参见附件(304KB,2页)。

     [摘要] 风药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能上能下,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风药与健脾药、补肾药、利水药、活血药配伍,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风药;性能;功用;配伍

    [中图分类号] R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c)-060-02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川芎等。风药临床应用甚广,清·龙之章在《蠢子医》中多次指出“治病风药断不可少”。笔者就风药应用作一探析,管窥之见,祈求同行指正。

    1 特性概说

    “风药”之名,源于金代张元素《医学启源》,张氏根据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特性,将柴胡、升麻、羌活、防风等归为“风升生”一类。其弟子李东垣明确提出“风药”之名称,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治疗,“风药”一词遂为后世医家所常用。

    风药以“风”冠名,具有类似风的特性。诸如“风性轻扬”、“风性开泄”、“善行数变”及“风能胜湿”等,在风药性能中均有所体现。风药特性,可以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升,即升浮上行,所谓“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及”;散,即发散,解表祛邪;透,即透泄,开郁畅气、透络开窍;窜,即走窜,走而不守;通,即宣通,通阳化气、通络行径;燥,即燥湿,燥湿化痰;动,是对上述特性的总括,即活动、流动、运动,还有变动不居之意。

    2 临床功用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现代多指临床用于祛风或治疗风病的药物。由于以“风“冠名,或称作“表药”,一般对其认识与应用多停留于各种风证或表证治疗的范畴。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风药的功用远不限于治风或解表,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调畅气机

    “风药”以“风升生”归类,味薄气轻,其性升浮发散,犹如春气之生发,具有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的作用,所谓:“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气。”风药对气机的调节,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作用部位广,既能宣肺气,又能疏肝气,尤能升脾气,从而使三焦气机得以通畅,全身阳气得以振奋;二是以升散为主,善于畅通由下而生、由里达表的气机,因而最能启发肝胆的春升之性,引提人体生发之气,资助清阳之气升腾。

    2.1 开发郁结

    风药辛散、走窜、宣通之性,具有开启玄府腠理、开通经络窍道、开发郁结闭塞之功,能疏通各种淤滞而使脉道通利,津液通达,营卫和调,血流畅行,东垣谓之“风药行经”。

    2.3 祛邪外出

    风药具有发散祛邪的作用,能使各种入侵之邪从表而解。由于“风为百病之长”,是各种外邪致病的先导,寒、热、燥、湿诸邪常依附风而为患,尤为湿邪。风药凭借其透泄之性,不仅能祛表邪,亦能祛除里邪,包括某些内升之邪,如内湿、内热,尤其是郁火,非风药不能取效,所谓“火郁发之”。

    2.4 引经报使

    风药辛窜善行,走而不守,最宜做引经之用,以引药直达病所。张元素《洁古老人珍珠囊》所列引经药,风药占其大半,几乎涵盖了手足三阴三阳。东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在诸多方剂中广泛应用风药引经以直达病所,对后世影响甚大。

    3 配伍探析

    风药具有多动善行的独特性能,风药在与其他多种药物的配伍中,常可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如龙之章云“治病须要兼风药”。

    3.1 配伍健脾药

    健脾药配风药以增强益气补虚之力,可谓李东垣的一大发明。风药与健脾益气药相伍,在《脾胃论》中极为常用,补中益气汤即其著名代表,李东垣多次指出“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阳气行于阳道及诸经,升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又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味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为固也。”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脾宣升则健”,“健脾宣升”,“治脾以燥药升之”等论治经验,均已得到普遍遵循。

    脾为五脏之一,体阴而用阳,气血生化之源,其气机活动以升为主。脾病多见清阳不升,水失化源。风药性升浮,既能助脾气上升,又能疏达脾气,资助清阳之气升腾,风药性燥,有以风胜湿、振奋脾运之功。可见,在补气健脾药为主的方中略参1~2味风药,不仅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配伍经验,而且符合中医理论,有其应用依据。

    3.2 配伍利水药

    诸风药具有通达阳气之功,且能胜湿,对于膀胱气化失常及肝失疏泄、肺失宣通、三焦气机郁滞所致水液停聚、小便不利,风药与利水药相伍疗效显著。如芩桂术甘汤、防己茯苓汤等。近年肾病以风论治日益受到重视,不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还是肾性蛋白尿,皆主张适当配伍风药,祛风利水,认为从风论治作为新法可以提高治疗肾病的疗效[1]。

    3.3 配伍补肾药

    眼科领域运用风药配合补肾益精之品明目由来以久,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睛地黄丸、《兰室秘藏》益阴肾气丸、《寿世保元》壮水明目丸以及临床常用的杞菊地黄丸等方中,所用防风、柴胡、独活、川芎、蔓荆子、菊花等均为风药。究其用意,即东垣所谓“肝肾之病同一治,为俱在下焦,非风药行径不可也。”

    3.4 配伍血药

    所谓“治血先治风”,是由风药善于畅达阳气、活跃血行、通利血脉之特性所决定。骨伤科治疗摔伤血瘀的方剂多配伍风药,次中机理,伤科传统的认识一直是肢体受伤后风邪从虚而入,所谓“有伤必有风”,因而治疗需注重驱逐风邪。“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及。”风药与活血化瘀配伍用治头面五官血瘀病证,临床疗效显著。

    风药性燥发散,临床应用因人因时因证灵活运用,对于使用的时机、药物的选择、药味的多少、剂量的轻重以及用药时间的长短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