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728019
我市院前急救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5日 阮小莲
第1页

    参见附件(1183KB,2页)。

     [摘要] 纵观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有依托型、指挥型、独立型、院前型四种。新余市选择了“院前型和指挥型并存”的院前急救模式。新的急救模式运行后各医疗机构急救患者资源的无序竞争得到了遏制,急救反应速度明显提高,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新余市人口、地理面积以及政府的有关规定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 急救模式;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6.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a)-125-02

    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强大,院前急救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纵观我国的急救模式有四种:依托型;指挥型;独立型;院前型。四种急救模式在我国各地市院前急救的运作,使院前急救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新余市120启动于1997年5月,依托在新余市人民医院,2006年8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下称中心)成立,2008年1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在全市统一了急救特护号码120;建立了现代化的120通讯调度指挥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院前急救患者资源统一指挥调度;急救模式由原来的“依托型”转变为“院前型和指挥型并存”新的急救模式。新的急救模式运行后各医疗机构急救患者资源的无序竞争得到了遏制,急救反应速度明显提高,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现就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 新余市基本情况

    新余市为直辖市,是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的一个中小城市。新余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受到了人们的瞩目,是江西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全市总面积3 17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0平方公里,行政辖区有一县三区,全市人口112万人,城区人口40万人。2007年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人民币。中心建筑总面积为876平方米,定为副县级全额事业编制,隶属卫生局,定编2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下设三个科:办公室、急救科、调度科。

    2急救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急救资源整合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新的急救模式运行后参加院前急救的车辆共有18辆,除1辆在郊区外,其余都在城区。中心2辆救护车属院前型,10家网络医院16辆救护车属指挥型。由于没有合理分布急救站点,急救半径长短不一,城南区过于集中,四家大的公立医院相隔只有几百米,而城北区过于稀疏,没有公立医院。中心及10家网络医院的救护车、司机及医护人员都要参加24小时值班,时时准备接受中心的调度,这样11个急救站点每天晚上都得派人值班,共要派11个司机和医护人员值班,白天还得配二线班。开业至今7个月全市出诊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平均每天每辆车出诊是1.59人次,救护车和急救人员大部分都处于待命状态,资源没能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增加了院前急救的运行成本。另外网络医院认为是由于中心的偏心造成他们出车数少而引起网络医院对中心工作的不满。

    2.2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统一指挥调度不得力

    120急救体系存在财政支持和行业管理的主体不统一,导致后者的管理效能下降[1]。中心在运行之前新余市政府出台了《新余市医疗紧急救援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中心统一调度全市医疗急救资源;对不服从中心统一指挥调度者予取消急救资格等处罚。但由于行业管理监督力度不够,规定也只能存在纸上。网络医院为了各自的利益,时有抗拒调度指令的现象,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网络医院不听从指挥私自出车率达0.48% 。延长了呼救的反应时间,降低了院前急救效率,使患者不满,存在医患纠纷隐患或导致医患纠纷的可能。

    3 管理对策

    3.1 整合急救资源,合理规划院前急救网络布局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直辖市以上紧急救援中心原则上独立运行;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城区人口)配置救护车4辆,其中负压车1辆。新余市城区人口40万,可配4辆救护车,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区人口也不断增多,4辆救护车不够运转。如果按1994年9月2日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每5万人口配1辆救护车,城区40万人口可配8辆救护车参加院前急救和转运。8辆救护车按表1计算平均每天每辆车出诊3.57人次,根据新余急救需求将现有的急救模式改变为独立的“院前型”,将救护车和急救人员整合到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院前急救网络布局,在城北区、城东区、城南区设三个急救点,承担各片区出车出诊与院前急救任务。医疗机构的其他救护车改装成公务用车,不能作为院前急救使用,但遇重大突发事件可由卫生行政部门指令中心统一调配,这样各网络医院不需每天都派车派人24小时值班等待调度,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院前急救的运行成本,减少了网络医院对中心的矛盾。

    3.2 完善急救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发挥中心指挥调度效应

    急救事业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应该在管理上得到重视[1]。应按照《办法》中要求尽快从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理顺各网络医院院前急救人、财、物的监督管理机制。按照《办法》规定,成立由卫生行政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院前急救运行规则、规范、规章等,按照相关法规加大中心指挥调度失灵的处罚力度,发挥调度的最大效应,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从表2看,分宜县出现私自出车率较高,可能是分宜县医疗机构隶属县卫生局,所以整个急救网络体系应该由新余市卫生局总负责,再由分宜县卫生局按卫生管理条例实现属地管理,并接受中心的行业指导和协调。

    3.3 建立急救人才培训体系,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

    硬件建设是急救中心运行的基础,人员素质是急救中心运行的灵魂,是所有急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保证[2]。急救培训包括中心及网络医院急诊科的急救人员。对网络医院的急救人员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使之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培养一种在日常急救或遇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招之则来、来之能救、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是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建立培训基地,配置培训器材,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演练,加大急救人员基本训练,提高急救能力;二是要建立长效人才培训考核体系和奖励机制,使整个急救网络均衡发展;三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急救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学习、考核,提高急救水平,培养急救人员在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做到快速反应,使之成为一支不是军人胜似军人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四是对易出现差错或易引起矛盾纠风的环节按PACD进行循环管理;五是要落实奖罚条例,调动职工积极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