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762845
固冲汤和艾灸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李春妍 赵齐生
第1页

    参见附件(1136KB,2页)。

     [摘要]2006年12月~2008年8月,观察成方固冲汤合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并与单纯应用固冲汤为主进行加减治疗的36例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固冲汤合艾灸在迅速止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较为明显地缩短了阴道流血的时间和血量,较单纯应用汤剂口服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固冲汤;艾灸;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271.1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77-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同时也是疑难病,特别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周期失规律,很难坚持系统的调经治疗,常常导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治疗能够达到有效止血,纠正贫血,稳定生殖内分泌调节轴,无明显药物依赖性,远期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很难达到西医的内分泌治疗迅速止血的效果,而且受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大限制了中医临床优势的发挥。因此,积极探索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寻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有效模式,对于满足临床需求意义重大。我科2006年12月~2008年8月,应用成方固冲汤合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并与单纯应用固冲汤为主进行加减治疗的36例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固冲汤合艾灸在迅速止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临床观察资料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中医妇科门诊患者。两组共72例患者,年龄38~51岁,平均46.2岁。其中,38~40岁21例,41~45岁42例,46~51岁9例;初次发病者28例,发病2~3次者30例,发病3次以上者14例,平均发作次数2.2次;其中62例平素月经紊乱,曾经采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及西药治疗,因效果不甚明显或缓解后复发而中断治疗,最长者连续用药18个月;其余10例平素月经规律,未经任何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38~51岁;出现月经量较以往周期异常增多或经期延长不能自止,或周期失规律,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妇科检查:盆腔及生殖器官无器质病变。所有病例经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追问病史,排除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者,如肥胖、不育、长期应用雌激素他莫昔酚,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

    1.3 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由盆腔及生殖器官器质病变所导致的继发性不规则阴道出血者;长期应用药物或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应用固冲汤,药物组成:白术、黄芪、茜草、白芍、山茱萸、海螵蛸、煅龙骨、煅牡蛎、五倍子、棕榈炭等。观察组36例,应用固冲汤同时结合艾条温和灸,取穴:大敦、隐白、太冲;对照组36例,应用固冲汤,结合辨证加减:脾虚加重白术、黄芪用量,肾阳虚加杜仲、川断,肾阴虚加熟地、枸杞子,血热加藕节、白茅根,血瘀加三七、五灵脂。所用药物为颗粒剂,我院中药房提供。两组均于就诊明确诊断开始处方,每位患者处方5剂,每日1剂,分2次冲服,并于院内服用第1剂药;观察组服药后即施与艾灸,每日来院治疗1次,每次20 min左右,以局部潮红、微微出汗为度,连续5次为限,5次内血止者停止艾灸,进行下一步调经治疗,施术5次血未止者改用其他疗法;对照组服药期间血止者随时来院复诊,进行下一步调经治疗,血未止者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1.5 观察及评价方法

    患者自行观察初次服药后阴道流血量、持续时间,与正常经期平均日月经量比较。观察组每日记录流血情况;对照组服药第3天电话随访,进行初次效果评价。评定标准:5剂药服完,阴道流血状况无改善者为无效;流血量少于以往月经量,且较治疗前减少1/2左右为有效;流血量明显少于以往月经量,且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为显效;流血停止,且连续24 h无复发出血为治愈。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病例资料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第3天血止及血量明显减少的患者数,观察组明显超过对照组;治疗第6天效果评价:无效率、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别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显效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1例治疗第3天血止,治疗第6天再次出血,列为无效;对照组有1例治疗第3天血止后再次出血,治疗第6天出血量明显减少,另1例治疗第3天血量明显减少后再次出血,血量较治疗前无改善。见表1、2。

    表1 两组止血时间比较(例)

    表2 治疗效果比较 [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女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理论的崩漏范畴。古人对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及崩漏的相关病机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学者普遍认为妇人疾病,应当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分别从肝脾肾进行论治,强调围绝经期或老年其重在治脾[1-2]。《女科经纶》引李东垣语:“女子漏下恶血,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心气不足,至令心火乘脾,脾土受邪。”该书还引用薛立斋的论断:“若因饱食后至崩漏,是伤脾气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所至,宜甘温之剂调补脾胃,则血自归经。”张寿颐先生认为 “不知血之所以妄行,多是龙雷之火,疏泄无度;为介类有情之品,能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安其虚宅,正本清源,不治血而血自止”。《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创立固冲汤,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所致崩漏下血。有资料报道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3-4]。现代药理研究方中大部分药品均具有止血作用。笔者临床应用本方辨证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方中诸药配伍既有益气养血固冲,又有收敛固摄止血的效果。

    笔者在应用本方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应用前3剂时,止血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血量会有所增多,但血的颜色明显变淡,到第4、5剂时效果发挥较为明显,也许与用药之初,其功效发挥偏于益气,气行则血行,因此血量稍增多,但有形之血已经得到稳固,血色渐淡,杜绝了精微的继续流失。随着气的进一步充足,固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但是,对于出血急症而言,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的效果,在药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灸法更能发挥优势,文献关于艾灸大敦、太冲、隐白治疗暴崩下血具有较多的记载[5],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太冲与大敦两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以上几穴解剖部位相邻,分属于肝、脾两经,具有很强的调理经气、利冲任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诸穴均具有较好的促进宫缩、增强凝血机制的效果。

    实践表明,艾灸与固冲汤口服相结合较为明显地缩短了阴道流血的时间和血量,较单纯应用汤剂口服具有明显的优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