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1780237
金州区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裴阿红
第1页

    参见附件(1298KB,2页)。

     [摘要]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及相关行为情况,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全民动员,参与和干预等策略,促进农村居民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为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金州区8个乡镇的15~49岁农村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16个村1 869名村民。结果: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1%~86.8%;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0%~93.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回答率分别为61.4.%~92.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应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采用广播、定期的宣传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艾滋病;知识;农村居民;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180-02

    农村地区是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采用适宜方法对农村居民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活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1]。为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于2007年8月对金州区农村居民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在此基础上,为制定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区8个乡镇16个村,15~49岁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目标人群所在地区,在现场监督下自行填写。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和家庭收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等。问卷发放采用走访的的形式,匿名问卷调查法现场答题,当场收取[2]。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农村居民1 869例,其中,男916例(49.0%),女953例(51.0%),平均年龄45.8岁;文化程度:初中977例(52.3%),小学、文盲分别为596例(31.9%)、133例(7.1%),高中及以上163例(8.7%)。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农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93.8%~82.0%;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2.2%,最低为61.4%;对在预防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中,“一个看似健康的人可能会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1%,“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为71.5%,其他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见表1。

    2.3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χ2=13.40,P<0.00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知晓率(92.6%)高于初中以下(85.2%~60.2%)(χ2=70.03,P<0.005)。

    表2不同特征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2.4 农村居民获得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电视、宣传资料、广播等,占总来源的85.7%。

    3 讨论

    艾滋病的流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其传播快,病死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复杂、艰巨性,是一个反复教育认识的过程。在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从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女性的知晓率低于男性,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率越低,误解率越高[3]。提示,今后工作要重点在这两个方面采用浅显易懂的形式加大宣教工作的力度。

    农村居民对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对防治艾滋病宣传材料需求很大,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存在一定的盲区、误区。短期、集中宣传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居民对艾滋病认知问题。提示,还应采取不同的形式长期不懈地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应加大我区对农村的艾滋病宣传与调查工作的力度,加强我区艾滋病的监测能力,调动政府工作人员及农村各部门共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4-5]。让广大群众了解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纳健康行为,艾滋病的蔓延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6]。

    [参考文献]

    [1]李雨波,李英华.农村社区常住居民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试点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8,12(24):896-899.

    [2]孙文会,姜戈.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