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1791717
急诊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22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5日 刘 刚
第1页

    参见附件(1263KB,2页)。

     [摘要] 目的: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方法:22例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给氧治疗后, 症状及血气分析未能改善,给予BiPAP 通气治疗,观察血气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除可提高PaO2,降低PaCO2,减轻呼吸机疲劳,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症状缓解。结论:急诊救治中使用BiPAP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有明显改善作用,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有效手段,可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45-02

    急性呼吸衰竭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疾病,并且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呼吸衰竭其特点是气体交换急剧障碍,不能维持必要的氧合功能和排出二氧化碳,呈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8 kPa和(或)高碳酸血症(PaCO2>6.66 kPa]。当仅有低氧血症而不合并高碳酸血症时,称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在急诊救治中,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重症哮喘、急性肺水肿、重症肺炎、中毒等。随着近年来无创通气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新的手段[1]。本文总结在我院急诊抢救中22例中使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自我科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急诊室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4例,平均年龄(63±5)岁;女8 例,平均年龄(57±5)岁,病因最多为COPD急性加重期,其他还有重症哮喘、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给予常规抗感染、 解痉平喘、 呼吸兴奋剂, 经鼻导管给氧治疗后, 症状及血气分析未能改善, 给予BiPAP 通气治疗。

    1.2 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第6版)ARF诊断标准: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即Ⅰ型呼吸衰竭;同时可以伴有高碳酸血症,PaCO2>50 mm Hg,即Ⅱ型呼吸衰竭。前者主要见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导致的肺换气功能障碍,如严重的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和急性肺栓塞等;而后者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如气道梗阻、神经肌肉病变和COPD急性加重期。

    1.3 无创性机械通气

    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 BiPAP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鼻面罩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设定参数为:状态S/T,呼吸频率12~18 次/min,吸气压力(IPAP)从12 cm H2O开始,逐渐上调至16~20 cm H2O,呼气压力(EPAP)从4 cm H2O开始,逐渐上调至4~8 cm H2O。供氧流量2~8 L/min。通气初始阶段,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有规律地呼吸直至其完全适应,辅助通气压力从低水平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通常每4~8小时暂停1 h。

    1.4 监测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征象变化,如胸闷、喘憋、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啰音、心悸、活动能力等;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动脉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软件,所有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观察生理指标变化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2 h的血气分析的比较

    表2 治疗前后2 h生理指标的变化(次/min)

    3 讨论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和氧耗,且在使用方面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日趋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无创机械通气成为急性呼衰、慢性呼衰急性加急加重、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手段[2],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BiPAP通气方式为压力支持和呼吸末加压(PSV+PEEP),即在吸气时给予PSV,以克服COPD,哮喘等患者的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功耗,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组织耗氧与二氧化碳的产生。②在呼气时又能给予PEEP,以改善小气道萎缩,降低通气“死腔”,有效地排出二氧化碳,增加肺氧合,改善肺功能。③无创正压通气压力支持可改变压力容积曲线特征,使单位压力容积改变增加[3],控制呼吸对象比。④BiPAP能更好地提高通气效率和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V/O比值失调及气体分布不均,提高PaO2,改善缺氧与临床症状[4]。

    高爽等[5]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时,发现治疗组PaO2、PaC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气管插管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中22例呼吸衰竭患者经急诊无创呼吸机治疗后,RR、HR、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结果表明,BiPAP是救治ARF非常有效的方式,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了死亡率,可作为有适应证的ARF患者首选的机械通气方式。并且BiPAP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使许多ARF患者避免气管插管,从而避免或减少了与有创通气相关的并发症。并因为无创伤性,患者及家属比较容易接受。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文献报道BiPAP可以应用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Ⅰ型呼吸衰竭、心原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手术后呼吸衰竭等,但不同的文献报道的BiPAP的应用指征差别较大,例如:不同的研究入选标准、使用不同类型的呼吸机、不同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呼吸机运用技巧和经验的差异及研究方案的不同等,从而使得文献所报道的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差异很大[6]。总的来说,BiPAP主要应用于较轻的呼吸衰竭的治疗,在有禁忌证的患者中不宜使用[7]。

    必须说明的是,无创呼吸机是预防和减少有创通气的重要手段,但决不能完全取代有创通气。BiPAP虽然具有无创伤性、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上机方便等优点,但不容易保障呼吸道的有效引流和维持稳定的通气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可控制性差。有创与无创性通气技术各有利弊,绝不能相互取代。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