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2期
编号:11800084
于聪慧:传承和发扬“二高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22期
     在采访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于聪慧的途中,记者拜谒了华益慰教授的白玉雕像。这位曾被胡锦涛总书记题词赞誉“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的医学大家、人民军医,虽然已经去世两年多了,但华益慰的“二高精神”依然在他亲手创建的肝胆外科传承着、并继续发扬光大。

    记者眼中的于聪慧教授,除了具有知识分子的严谨与含蓄外,浑身还散发出军人特有的气质。他满怀激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战争经历和多年来与肝胆疾病作斗争的经历,从他身上折射出的工作热情和智慧,让笔者感到像一团火、一把刀。

    1986年至1987年,当时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外科工作的于聪慧,被派到中越边境老山前线,在距离敌人仅有600米的最前方哨所里救护伤员。由于战区地势特殊,医生只能冒着枪林弹雨,从山下到山上去救护和运送伤员。面对性命悬于一线的伤员,于聪慧来不及思考自己的安危,他总是全心全力地抢救受伤的同志。战后,于聪慧并未在意自己荣立的二等功,而是将在前线磨炼的坚定意志灌注到了专业领域,让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百拇医药
    肝脏肿瘤的“早期预警系统”

    1990年,于聪慧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任主治医师。在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的作用下,他于1994年8月至1999年10月到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师从冷希圣教授和杜如昱教授攻读硕、博士学位。这让于聪慧不仅在肝胆外科的基础知识上有了扎实的功底,还在临床技能上突飞猛进,最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了肝胆外科的前沿发展知识。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

    于聪慧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肝癌患者中有3/4以上的属于晚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对此,他感到十分痛惜。于教授说,任何肿瘤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肝癌也是如此。因为肝癌早期多无明显不适,等到症状出现时,肿瘤多半已长得很大了。小于3厘米的肿瘤称为小肝癌,手术效果好、预后也好;而大于3厘米之后,治疗效果就会非常差。由于发现时已较晚,大多数患者常因此错失治疗良机。
, 百拇医药
    1994年,于聪慧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在全世界760万例新发癌症患者中,有31.5万例是肝癌。在中国,肝癌患者有13.8万例,其死亡率在各种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在农村仅次于胃癌,在城市仅次于肺癌。肝癌和肝炎、肝硬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临床上治疗的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均由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

    望着每个晚期肝癌患者和家属绝望、无奈的眼神,于聪慧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遗憾和痛苦。经过多年摸索,于聪慧意识到,想要战胜肝癌,其根本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于是,于聪慧和他的同事创建了“肝癌早期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肝癌发生的多种诱因(最常见的是肝炎后肝硬化,其中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家族遗传病史、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出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追踪和科学监测,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肝脏病变,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肝癌早期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效果非常好,已经从大量的高危人群中及时发现了一些早期肝癌患者,并且给予了正确的治疗,取得了很高的治愈率。
, 百拇医药
    在采访中,于聪慧向记者展示了“肝癌早期预警系统”网站,该网站页面简洁、操作简便、分类清晰、知识丰富,在其“信件往来”栏目里收录了402封患者来信,于聪慧及同事均做了详细答复。他们的辛苦付出,正是为了使“肝癌早期预警系统”为肝癌患者扬起生命之帆。

    于聪慧说,肝脏早期肿瘤的“预警系统”虽然不同于手术台上的手术刀,但是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在为广大潜在的肝癌患者“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早期癌变,就会启动预警。

    肝癌手术治疗的“围栏术”

    谈到“围栏刀”,于聪慧解释说,这是肝癌手术中的一个创新性的操作步骤。随后,他详细说明了肝脏的解剖特点以及肝癌患者在手术时所遇到的问题。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血运丰富,具有独特的血供,静脉回流也比较复杂,尤其是门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有多个交通支。这给肝脏手术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肝癌手术时,对肝脏的挤压操作,会人为地造成肝癌细胞的脱落,以致发生癌细胞转移,给手术后的整体恢复带来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于聪慧经过反复思索和实践,创新和改进了肝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根据不同肝癌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手术切除中,科学地分析肝脏肿瘤区的血供和静脉回流,结合手术切除范围,在不对肝脏进行任何操作前,先最大范围地给予“围栏”处理。所谓的“围栏”,就是用由他发明的已经申请了专利的特殊针具,在拟定好的肝脏切除范围内给予全面的交叉“U”字型缝合,这一步近似完全阻断肿瘤区域的血供和回流,然后再行下一步的手术操作。

    对于这样的“围栏”操作,于聪慧形象地解释说,肝癌细胞就像羊被围在一个栏圈里那样,无论怎么被挤压,也不会跑出去。其好处之一是避免了在手术操作中人为地造成肝癌细胞转移;二是减少了在切除部分肝脏时的出血量,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

    于聪慧的“围栏术”是对传统肝癌手术的一个创新。他说,正是这种创新思维促使他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的思考无法停滞。无论是在微观的诊疗技术上,还是宏观的诊治观念上,于聪慧都在不断地拓展思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寻找新的、更好的方法服务于患者。
, http://www.100md.com
    全方位的“移植服务”

    于聪慧说,对肝脏疾病临床治疗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他每天都在为肝脏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绞尽脑汁,哪怕得到一点点收获,都会让他十分高兴。

    肝脏疾患发展到终末期时,目前只有通过肝脏移植来治疗,这项高端技术需要团队整体配合,共同完成。于聪慧带领的肝胆外科、肝移植中心,于2001年开始开展临床肝移植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他的肝移植团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移植经验,成为一支成熟的移植队伍。这个团队具备了扎实的肝移植理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了供受体配型、各种肝移植手术技术。在供肝切取和保存、排斥反应的诊治、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预见和处理方面,都形成了完整、高效的工作流程。同时,在肝移植工作中,还形成了内科与外科相结合,优势互补的特色;建立了与国内外肝移植中心的密切联系;完善了肝移植术后随访制度,为肝移植患者提供了独特的、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移植中心全力做到对每例肝移植患者终身负责,定期监测免疫抑制药物的血液浓度,及时调整各种治疗方案,迅速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定期回访,密切关注出院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确保每例患者术后能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目前,肝移植手术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已成为常规手术,接受肝移植的绝大多数患者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百拇医药
    率先开展胆道联合取石术

    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在于聪慧所带领的肝胆外科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因为如此,该科室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双镜”、“三镜”联合胆道取石的微创手术方法,结束了传统的“大开刀”治疗措施。

    据记者了解,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微创外科工作,迄今为止,已建成了一支强大的微创外科队伍,有数千例的胆道微创手术经验,所涉及的微创技术有多项在国内领先。究其原因,除了依靠优良的现代化医疗光学、微创设备器材外,还得益于该科不断加强对微创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在技术操作熟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不断创新的进取意识。

    “双镜”,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镜”,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在国内率先应用了“双镜”、“三镜”联合胆道取石术,为胆囊和胆道复杂结石患者减轻了痛苦,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该技术还具有术后不带胆汁袋(常规手术至少要带2周),手术中一次性解决问题等优点。采访中,于聪慧向记者展示了一位北京患者的照片。该患者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而入院,在治疗中,仅通过在腹壁上做几个小孔,便从其胆道取出了461枚结石,仅7天就治愈出院。照片上,患者灿烂的笑容里包含着其诊治医生的汗水和智慧。
, 百拇医药
    于聪慧以联合治疗的微创技术,科学、有效地解决了肝胆管结石治疗上的一些困难,证明了多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是治疗胆道疾病的最佳选择,也打开了他和他的团队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大门。

    传承和发扬“二高精神”

    身为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的于聪慧,在职务上正是华益慰教授的接班人。他带领着华益慰教授生前亲手创建和倾心培育的这个科室,时刻不停地前进着,开拓着,探索着。

    于聪慧始终都是那么平易近人、朴实无华,对待众多的肝胆疾病患者如同亲人。当看到患者病情危重,他就和患者家属一样心情焦急而沉重,这让记者想到了华益慰教授的生平。

    提及华益慰教授,于聪慧说:“华益慰老师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这句简单朴实的话语,一下子让笔者的眼睛湿润了——是的,华益慰教授那“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一直以来都让每一位接触过他的患者、医护人员感动,他的“二高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他的同仁不断前进……, 百拇医药(韩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