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1799918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sICAM-1和IL-6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5日 王金良 谭 峰 丁德权 黄 涛 吴海科 张明霞
第1页

    参见附件(2062KB,3页)。

     [Key words]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ICAM-1;IL-6; Neurologic function

    近年来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脑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其中内皮细胞上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与白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过度表达并相互黏附是关键环节。IL-6作为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之一,在炎性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免疫异常及炎性反应在ACI神经细胞损伤、变性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致残程度和改善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但其对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是否有影响,目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ACI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ADL)能力评分以及对患者sICAM-1的表达和IL-6含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选择在我科住院的ACI患者86例,发病年龄55~78岁,发病时间≤3 d,均系初次发病,并经CT或MRI证实。按入院时间顺序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综合治疗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患侧肢体肌力≤Ⅲ级,无认知功能障碍,除外血液病、严重感染、肿瘤、活动性肺结核、肝、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出血、2型糖尿病者。按Pullicino提出的公式(长×宽×CT或MRI扫描阳性层数÷2)计算脑梗死灶体积(cm3),将其分为大梗死灶(>10 cm3)、中梗死灶(5~10 cm3)、小梗死灶(<5 cm3)3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6~76,平均(66.0±7.8)岁。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ACI患者的一般资料、梗死灶部位及体积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2。

    1.2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ACI患者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金纳多注射液15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2周为1个疗程;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次,每天1次;脑复康片0.8 g/次,每天3次。常规治疗组只给予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加用运动疗法、电针治疗,运动疗法以Bobath疗法为主,配合其他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卧床期训练内容主要是良性肢位、定时变换体位、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坐位平衡;离床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坐位平衡、移乘、站立、重心移动、跨步、步行、ADL和全身协调性训练等;步行期的训练内容是实用步行、站立平衡、手杖使用及上下楼梯等。每天治疗1次,每次45 min,每周6次。电针治疗参考相关文献[2] 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针刺人中穴,用重雀啄手法;极泉穴,医者左手托患肢,在极泉下1 cm,直刺1.0~1.5 cm,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3次为度;委中穴,直腿抬高进针约1 cm,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患者改侧卧位,屈髋屈膝,上肢取肩髃、臂臑、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或中诸穴;下肢取环跳、承扶、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穴,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上肢接曲池、手三里、下肢接足三里、阳陵泉,强度以耐受为度,每次30 min,均每天1次。

    1.3 评定方法

    使用单盲法,由专职康复医师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评定。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运动功能评定用简化Fugl-Meyer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正常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BI),正常为100分,76~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46~75分为中度功能缺陷,21~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临床疗效评定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显效。

    1.4 外周血sICAM-1的表达和IL-6的含量检测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5 ml,离心分离血清,-3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ICAM-1和IL-6的含量,检测sICAM-1的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检测IL-6的试剂盒为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均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用SAS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3。

    2.2 三组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sICAM-1的表达水平和IL-6的含量

    对照组的sICAM-1和IL-6的测定值分别为(182.58±30.16) ng/ml 和(6.56±3.52) pg/ml。两组ACI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时的sICAM-1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1、2周时sICAM-1和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低(P<0.01),治疗2周时综合治疗组MESS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4周时FMA、BI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