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1800069
心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5日 王 玮
第1页

    参见附件(1445KB,2页)。

     [摘要]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CL-90)评定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状况。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性均比正常人低,通过心理干预后上述状况有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心理干预;慢性肾脏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0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034-02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ANG We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Linyi 27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patients. M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KD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the inquire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SCL-90), and the change of quality of life was observe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Resul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mental functions and social adaptabilities of CKD patients was poor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and these symptom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KD patient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CKD的患者数可能超过1亿例。CKD不仅引起患者的生理失衡,还导致心理失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KD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恢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如何提高CKD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58例CK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以研究心理干预对于其生存质量改善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试对象均为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9~12月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诊断均符合WHO的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2]。年龄19~62岁,排除即往有神经、精神疾病史,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检查不合作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及非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在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原发病、肾衰竭程度、药物治疗方案、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均具有均衡性和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接受相应的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治疗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疗法。测量工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心理干预周期至少2周。

    1.2.1一般支持性心理疗法评估患者的健康史,收集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资料,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订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4]。选择非治疗时间与患者进有效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想法,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陈述,运用关心与同情,安慰与鼓励、建议和指导、积极语言情绪等,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医护人员要做一个耐心有效的倾听者,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以及舒适的环境,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舒适,真正使患者感到温暖而且愿意接受帮助。

    1.2.2认知疗法了解患者对CKD的认识情况,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不现实的观点,与患者一起认真分析,转变其错误的看法和认识,让患者逐步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体宣教,告知患者关于CKD的一些知识,如发病的原因、治疗原则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对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理解CKD转归的相关知识。主治医生要有目的地对患者宣教国内外有关CKD治疗的新进展,鼓励患者要有信心,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患者对造瘘、置管、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有相应的了解,并对患者的提问给予详细解答;主管护师要针对患者的诊疗计划,详细告知患者生活起居以及饮食方面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前告知患者相应辅助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及检查方法,教会患者在检查中如何配合[5]。用已知面对未知,消除患者盲目、恐惧、消极等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状况稳定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鼓励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6]。

    1.3 评价方法

    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1天采用SCL-90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治疗后2组SCL-90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3 讨论

    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是普通人群的2倍[7]。心理损害会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使病情加重,引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8]。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临床工作中通过心理疏导,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感以及焦虑感、抑郁感和挫折感,以纠正其心理偏差,利于治疗和预后[9]。

    Knight等[10]研究显示,CKD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预后有重大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均与CKD患者的死亡率独立相关。心理障碍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可能与患者在心理应激的作用下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患者遵医性差、治疗随意且不规范等有关[11]。本研究中应用的心理干预疗法,明“理”、疏“情”、致“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显示,干预组在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抑郁、焦虑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对CK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