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4期
编号:11818635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初步探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方法:对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此药膜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关键词] 小承气汤;敷脐;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77-02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疗法是将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按适当比例溶解于成膜材料(壳聚糖、明胶)溶液中,用流涎法制成,它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疗效已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的观察得到证实。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1 祖国医学对脐疗的认识

    1.1 中医对脐的认识

    中医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它是母体于胎儿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故在《医学源始》中说:“人之始生,现于脐于命门,故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也。薰脐,固蒂以培根本”。同时,叶海涛[1]在脐疗机制探讨中提出,气交通路效应,分为上下,脐居气交之中点,药物敷于脐中,可籍气交上下升,上通于阳,下通于阴,将药物施布于全身,直达病所。金殿春[2]认为,脐具有穴位全息性,它是一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具有整体缩影这样的胚胎性质,它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单位,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脐的不同位点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的对应点组成一个同类集。因此,在疾病的过程中,利用不同性味的中药敷脐,既给全息胚脐中的全息穴位以刺激,又能修复病变部位的损伤和调节其异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脐后是小肠,接受腐熟之水谷,经消化吸收其精微,肾间动气下出丹田,为冲任二脉上行必经处,因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肾气和脏腑虚实之变异,势必影响冲任,并通过冲任而形诸于脐腹,形成腹胀腹痛等胃肠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