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6820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期
     [摘要] 目的:探讨PICC与PIV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对使用PICC和PIV的肿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PIV组为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50±12) 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4±3)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抢救、高营养治疗中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PIV。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静脉留置针;肿瘤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098-02

    肿瘤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输入各种化疗药物、胃肠外营养液等,因此,建立畅通的静脉通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为患者建立一条长期可靠的静脉通道,现就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针对肿瘤患者使用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PICC的85例肿瘤患者(PICC组),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58.0±1.2)岁。同期行PIV的肿瘤患者85例(PIV组),其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55.0±2.3)岁。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置管(针)方法

    1.2.1 PICC导管PICC导管和可来福接头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置管由PICC静脉输液小组中心成员操作。置管前对患者或家属行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首选双上肢肘部贵要静脉,再依次选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置管时患者取平卧位,上肢外展90°。自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向下至第三肋间,测量置管长度。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灭菌治疗巾,穿刺见回血,松止血带,右手轻压穿刺血管上方,左手退出针芯,送入导管。当导管尖端大约到达预定部位时,嘱患者把头转向插管的上肢方向、下颚贴在肩部,降低导管尖端误入颈内静脉的可能性。导管送至测量的长度,撤出导丝,拔除外鞘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导管回抽,见回血后注入生理盐水适量冲洗导管,旋紧可来福接头。擦拭穿刺部位的血迹,置管后穿刺点及导管外露部分用3M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如穿刺点渗血较多用无菌纱块加压固定穿刺点(防止穿刺点出血),此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常规摄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使用期间每周更换敷贴、可来福接头一次,输液前后均用生理盐水20 ml冲管,未输液者则每周用生理盐水冲管,换敷贴、可来福接头一次。

    1.2.2 PIV留置针PIV亦为美国BD公司生产,由责任护士按照有关放置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常规放置。PIV在以下情况下拔管:肿胀、堵管、静脉炎、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等,如导管完好则按照操作规范每72小时更换透明敷贴。

    1.3 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静脉炎评价指标采用WHO对静脉炎的分级标准[1]。两组资料均由执行护士和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血管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收集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置管时间,导管类型,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拔管原因,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导管滑出、液体外渗、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等,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留置时间观察

    PICC组留置时间(50±12) d,PIV组为(4±3) d,P<0.05。

    2.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留置针并发症比较见表1。

    3 讨论

    PICC与其他途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不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气胸、血栓等,我院从使用PICC以来,至今尚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据报道,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 ml/min,化疗药物注入后不能迅速被稀释,而造成对周围血管的损伤[2]。上腔静脉血流量250 ml/min,化疗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消除了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PIV虽然以其优势已普遍应用临床,但对肿瘤化疗患者却存在静脉炎发生率高,发生堵管及手臂肿胀的几率亦高等缺点,而PICC静脉炎的发生几率仅为2.6% ~9.7%[3],本研究中PICC的静脉炎发生率为4.7%,与文献报道相符,留置时间为10~120 d,PICC置管后患者不必限制上肢活动,而且置管可长期保留,随时应用,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本研究中PIV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4.7%,与邵伟等[4]报道的44%接近,且留置时间不超过7 d。因此,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需强调的是,良好的护理对PICC导管的正常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穿刺置管离不开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否则可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5]。有研究显示,经过半年的针对性培训,PICC堵管率由原来的29%下降到8.5%[6]。因此做好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导管的维护和护理是PICC在临床能够成功应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Miller AB,Hoogstraten B,Staquet M,et al.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treatment[J].Cancer,1981,47(1):207-214.

    [2]石敏,吕安安,米堪民.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98-700.

    [3]郑春辉,王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1.

    [4]邵伟,葛玲.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及静脉炎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08,2(16):323-324.

    [5]张海波,崔玉莹,马淑贤,等.PICC置管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8,11(29):1936-1937.

    [6]Gno A,Murphy S. A theory-bas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nurses' knowledge,self-efficacy,and skills to reducePICCocclusion [J]. J Infus Nurs,2005,28 (3):173-181.

    (收稿日期:2009-08-11) (杨祝英,熊亚莉,徐兰兰,周 波,殷 实,杨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