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96512
金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李 倩,武 峰,李金陆,张并生,杨圣辉,田国兵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3.1 实验用菌的选择

    黏性放线菌(简称黏放菌)于1968年从龋洞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与链球菌等被认为是早期定植于牙面的细菌,是口腔的主要致龋菌之一[1],特别是在根面龋中,放线菌被认为是主要优势菌[2],它对牙周病的发生及发展也有重要影响[3]。细菌致病的首要步骤是黏附并定植于组织表面,黏放菌也是如此,其致病力主要与表面菌毛有关:Ⅰ型菌毛调节细菌黏附与牙面,参与早期阶段的牙菌斑形成;Ⅱ型菌毛则调节黏放菌与异种菌的共聚反应,有助于牙菌斑成熟[4-5]。总之,放线菌对菌斑的形成和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实验选择该菌为实验用菌。

    3.2 不同粗糙度的同种合金与细菌黏附的比较

    修复材料的磨光面是其与生理环境直接相邻的区域,其表面特性对细菌黏附的过程和特点有显著影响,粗糙的表面可为细菌黏附提供场所,产生屏蔽效应,使其免受唾液流动、咀嚼、吞咽及一些口腔清洁措施的影响[6],有利于细菌黏附,特别是与其早期附着有一定的关系[7]。以往研究证明,粗糙度和细菌黏附呈正相关,且相关密切[8-9]。临床研究证明,带入口腔后1~3 d冠修复材料表面会有菌斑黏附,而光滑的表面附着数比表面粗糙者明显减少[10]。本实验以经过不同研抛程序粗糙度不同的合金为研究对象,得出随着粗糙度降低细菌黏附量也降低的结论,这与大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证明完善的抛光程序可有效降低合金表面粗糙度,从而减少其表面菌斑附着。

    3.3 相同粗糙度的不同合金与细菌黏附的关系

    研究表明,不同的材料因表面物理特性不同,细菌滞留能力也不同[13-14],其组成成分、内部结构、表面性状、密度、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等对细菌的生长繁殖均有一定的影响[15-1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