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936
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邢燕丽,闫炳远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GSH作为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黄芪注射液和丹参注射与对照组作比较,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ALT、AST、T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H配合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HIV/AIDS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肯定。

    [关键词] HIV/AIDS;药物性肝损害;中医疗法;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59.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68-02

    HIV/AIDS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为常见,常因此而影响到对原发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临床上,笔者对肝损害程度在2级以下[1],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于2009年1~3月收集,均为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研项目组宛城救治组观察的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48±15.66)岁,平均病程(5.37±1.86)年;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56±14.38)岁,平均病程(5.67±1.0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2]的诊断标准,并经南阳市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为HIV/AIDS的患者。具有:①明确的抗病毒或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史;②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C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异常升高,肝损害程度在2级以下[1];③排除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或其他致肝损害的疾病。中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