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3962
儿童骨肉瘤1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王厚金,鲍喜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骨肉瘤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结果:本例骨肉瘤位于左肱骨近端,大量瘤骨形成,软组织肿块明显。结论:骨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影像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骨肉瘤;瘤骨;儿童;左肱骨

    [中图分类号] R73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c)-111-01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儿,男,8岁,因左肩部肿胀、疼痛来我院就诊,在我科行左肱骨正位及轴位片,摄影片为东软(neusoft)DR片。读片发现该患儿左肱骨近端外侧见大量絮状、团块状、放射状肿瘤新骨,密度较高,似象牙状,左肱骨外侧皮质、髓质分界模糊,髓腔硬化,其内可见小斑片状透亮区,骨小梁消失,左肱骨近端骺线稍模糊,骺板外缘毛糙,围绕左肱骨周围可见软组织呈梭形包绕,沿左肱骨长轴骨皮质外侧见线条样骨膜反应影。见图1。

    图1 患儿左肱骨正位及轴位片

    (图示:左肱骨近端外缘见大片肿瘤新生骨,呈放射状分布)

    2 讨论

    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不良的肿瘤,起源于骨组织之基质,骨外膜或哈氏间隙,以发生骨外膜深层者居多。当肿瘤发生或蔓延到骨外膜下时,骨外膜被肿瘤由骨面掀起,而出现反应性新生骨,一般见于10~25岁,以青少年为多,因为青少年是长管状骨的生长旺盛期,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1/4~1/2有创伤史,疼痛、肿胀及运动障碍为本病的三大症状。表现为渐进性疼痛,夜间更甚,局部肿胀,皮肤表面可有静脉曲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以股骨远侧干骺端最好发,约占70%;其次是胫骨和肱骨近端,约15%在初诊时即有骨或肺部转移,瘤骨形成是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也是最重要的X线征象。按其生长方式分为成骨型、融骨型和混合型;按病灶部位分为髓内、表面和骨外型。软组织肿块可为半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较周围软组织密度大,早期的骨膜反应多为层状,其次为日光放射状,如在层状骨膜反应之外,再加上髓腔硬化、软组织肿块及瘤骨新生,则为诊断骨肉瘤的有力根据。在晚期,因肿瘤向上、下及周围扩大,终于在中央部突破,两侧断端的骨膜反应呈三角形,即所谓Codman三角或称骨膜套袖。骨骺线和关节软骨对肿瘤的发展有阻挡作用,故早期很少累及邻近关节而主要向髓腔或软组织扩展,但肿瘤继续发展,则将突破骨骺线(骺板)和关节软骨的阻挡,骨肿瘤侵犯骨骺线时,X线显示先期钙化带消失,骺线增宽、增厚。

    [参考文献]

    [1]朱杰明.儿童CT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0-482.

    [2]荣独山.X线诊断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7-261.

    [3]潘恩源,陈丽英.儿科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10-1014.

    [4]梁丽宁,成官迅,黎蕾,等.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3):64-67.

    [5]汤晓勤.骨肉瘤的X线诊断[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85-2486.

    [6]周翎,周晓明,秦红艳.骨外骨肉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129,146,F0003.

    (收稿日期:2009-11-17)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