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2期
编号:11898719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12期
     从蛇毒毒液中分离纯化类凝血酶数量有限,并且常因纯度难以控制而导致其他免疫毒副反应。基于对经济蛇种功能蛋白资源的保护以及解析类凝血酶结构和功能的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大量高纯类凝血酶就显得尤为迫切。2005年,张艳宇等[4]从尖吻蝮蛇毒腺总RNA中通过RT-PCR扩增,获得1个类凝血酶基因,该蛇毒类凝血酶基因的获得为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尖吻蝮蛇凝血酶的作用机制

    人血浆纤维蛋白原由3对不同的肽链即α、β、γ组成,每条α链上包含1个A肽,β链上包含1个B肽,故纤维蛋白原可写成[αAβBγ]2。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释放出2条A肽和2条B肽,成为纤维蛋白单体(αβγ)2,后者聚合成可溶性多聚体。凝血酶同时激活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促使纤维蛋白分子间形成共价键,以二聚体和多聚体方式交联,成为稳定的、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蛇毒类凝血酶的作用机制与凝血酶完全不同,部分蛇毒类凝血酶仅裂解α亚基的A肽,使纤维蛋白原成为(αBβγ)2;部分蛇毒类凝血酶仅裂解β亚基B肽,使纤维蛋白原裂解成(Aαβγ)2[9]。尖吻蝮蛇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α亚基裂解出A 肽后,产生纤维蛋白单体(αBβγ)2,释放FPB,从而促进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及聚合[10]。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尖吻蝮蛇凝血酶不诱导凝血酶Ⅷ因子的释放[11],生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只能首尾聚合,而不能纵向聚合,这样形成的聚合体不牢固,生成的纤维蛋白为可溶性的非交联单体,很快会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和循环血液清除,因此在体内表现抗凝和溶纤功能[11],同时类凝血酶对血小板的聚集不起作用,机体仍能保持正常的止血功能;在体外则表现出促凝效果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