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24756
1例新生儿烫伤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第5期
     [摘要] 目的:对我院1例新生儿烫伤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烫伤后的防护方法。方法:结合中国九分法原则,对我院1例新生儿烫伤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病情相对稳定,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结论:在治疗新生儿烫伤过程中,正确的评估,内环境的稳定,扎实稳固,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新生儿烫伤 护理 抚触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b)-78-02

    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机体各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烫伤后常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护理不当而容易感染致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院2010年3月17日收治1例足月新生儿胸腹部严重烫伤,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病例资料

    患儿,男,10天,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产,2010年3月7日因在家出生后即出现青紫,不会哭,家长给予热水毛巾(>50℃)敷于患儿胸腹部,刺激患儿后哭声弱,反应差,随后胸腹部、双上臂内侧、腋窝出现大面积水泡,家长未予处理。2010年3月17日家长发现患儿呼吸困难,全身青紫,不吃,不哭,急送入院。入院查体:体重2 400 g,T 37.2℃,P 136次/min,R 36次/min,BP 56/34 mm Hg,末梢血糖测足5.6 mmol/L,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意识清,反应差,呼吸浅,费力,面色苍白,口唇、四肢末梢发绀,胸腹部、双上臂内侧、腋窝皮肤破溃,局部表面结痂,可见脓点及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WBC 25.6×109/L,RBC 4.45×1012/L,HGB 174 g/L,HCT 0.512,MCV 115.1 fl,MCH 39.1 pg,K+5.84 mmol/l,PaCO2 31.3 mm Hg,PaO2 182.3 mm Hg,Na+ 149.6 mmol/L,pH 7.56,AST 47.0 U/L,GGT 116.0 U/L,LDH 519.0 U/L,CHE 2 517 U/L,入院诊断:新生儿脓毒败血症,重度烫伤(面积超过20%,感染中期),新生儿脐炎,足月小样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立即给予头罩吸氧,入暖箱保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预防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支持治疗。入院第3天,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第12天烫伤面干燥,颜色转红润。第20天皮肤破溃完全愈合,无红肿、渗出,体重3 000 g,康复出院。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护理措施

    1.2.1.1 室内要求患儿由于皮损面积广泛,感染比较重,抵抗力低下,所以我们将患儿安置在单间病房,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病室紫外线消毒早晚各1次,每次30~60 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湿式清扫,每日2次,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擦拭物品,同时严格限制探视,减少医院感染几率,相对湿度55%~60%,定时消毒。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洗手,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术。体温计,听诊器固定使用,随用随消毒,本例患儿住院期间,无交叉感染现象。

    暖箱温度设定32℃,湿度为55%~60%,患儿入暖箱后,垫子需保持清洁干燥,柔软,无褶皱,随时清理脱落的痂皮、皮屑,每2~4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保持体温在36~37℃,箱温昼夜波动勿超过1℃。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内外,水箱的水每天更换,以防细菌滋生。
, http://www.100md.com
    1.2.1.2 创面护理小儿生理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低,病情变化快,易发生休克、高热、感染、惊厥等并发症,创面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创面用药浓度及用药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药物吸收中毒[1]。入院时,患儿腋窝、双上臂内侧皮肤完全破溃,周围红肿,胸腹部烫伤面自双腋前线之间,上至乳晕下至肚脐皮肤完全破溃,有脓性分泌物,不断有液体渗出。入院后患儿即完全裸露于辐射台上,用0.5%碘伏彻底消毒烫伤创面,迅速建立“V”通道,头罩吸氧3 L/min,修剪指甲后入暖箱。严密观察创面的变化,入院48 h内创面采用0.5%碘伏清创消毒后,涂抹大剂量的美宝烧伤软膏,每4小时1次。入院5 d后,创面远端皮肤变干燥、结痂,明显好转。局部地方少量脓点用碘伏与烫伤软膏每3小时涂抹一次。入院14 d后,所有创面干燥结痂,用约束带约束患儿手腕部,放置功能位,一是,避免患儿无意识的抓、挠胸腹部烫伤部位,加重病情;二是,尽可能暴露腋窝及双上臂内侧烫伤部位,避免摩擦、潮湿。 喂奶后保持头高位,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后奶渍污染创面。勤换尿布,以防大小便污染脐周创面,及时用0.5%碘伏彻底消毒脐部,直到干燥无渗出。
, 百拇医药
    1.2.1.3 输液护理为了减少侵入性操作的刺激,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放置留置针,以确保液体及时准确进入体内,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该患儿入院2 h即输新鲜血浆50 ml,以纠正蛋白质的丢失,为避免药物的影响,多巴胺酚妥拉明组药物从另一侧肢体泵入,以改善微循环;因夫西地酸钠为抗葡萄球菌新药,说明书上没有但笔者在应用中发现,它与头孢曲松钠在输液管中相遇即出现白色混浊,放置12 h亦然,总结这两种药物不管谁先输完,用5%或10%葡萄糖水20 ml冲管,再用另一种药物便不会出现上述反应;另外夫西地酸钠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除了选血管注意外,还应注意滴速,一旦出现血管前有红线或渗水,应立即停用,并敷上10 mg/ml山莨宕碱纱布或棉球,保持4~6 h,以防局部坏死。合理使用抗生素,本例患儿没有发生渗液及静脉炎。

    1.2.1.4 抚触皮肤的感觉与体内各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十分密切。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触、压、温、痛等多种刺激[2]。大面积烫伤使该患儿产生疼痛,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肌肉收缩、出汗等。为减少患儿疼痛,按摩摇晃、拥抱和肌肤接触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刺激婴儿的触觉、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弱应激反应,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哭闹[3],因此,每天2次于新生儿抚触贯穿该患儿住院始末。非营养性吸吮,是指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最初的研究显示,新生儿使用非营养吸吮后,体重增加,活动减少,心率下降,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4]。
, 百拇医药
    1.2.2 营养支持

    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加之烫伤创面的不断渗出和蛋白质的丢失,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如不给予营养支持,易发生低蛋白血症,降低抗感染能力,延缓创面修复。因此,患儿在入院2 h后便输新鲜血浆,试喂水无呕吐给予新生儿配方奶,胃肠功能正常后奶量循序渐进,实验证明烧伤后给予及早进食有助于保护肠道黏膜的屏障能力,预防继发性肠道菌群移位症[5]。静脉给予必需氨基酸、B族维生素等,以提高患儿的整体状况,18 d后患儿面色红润,哭声响亮,体重增加。

    1.2.3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长说明,胸腹部皮肤虽完全愈合,部分皮肤形成瘢痕,瘢痕随体表面积增大而扩大,如若经济条件许可,时机成熟时,可到美容整形科做植皮术。相信科学,正确处理,合理喂养,及时接种疫苗,如有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结果表明,该患儿在住院期间采取以上措施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创面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至出院时体重增至3 000 g,所有烫伤创面全部愈合,干燥无渗出,达到预期效果。

    3 小结

    笔者认为,新生儿烫伤采取暴露疗法比较方便,避免了包扎换药时的出血及创面与敷料粘连、撕拉所致疼痛;它对病房管理和护理要求相当高,全方位护理是新生儿烫伤治疗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治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合理安排静脉点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早实施抚触,促进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维护内环境的稳定,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症状,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参考文献]

    [1]柴家科,陈宝驹.烧伤病案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6.

    [2]成令忠.组织学与胚胎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4-135.

    [3]柯国琼,林小燕.改良抚触方法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8-279.

    [4]陈锦秀,叶天惠.新生儿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0(10):788-789.

    [5]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

    (收稿日期:2010-09-09), http://www.100md.com(唐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