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24509
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的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王琪
第1页

    参见附件(1997KB,2页)。

     危重症患者血清CHE活性降低的可能机制有:在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感染、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全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独立或合并存在,可对肝脏、中枢神经系统、胃肠等产生胆碱酯酶的能力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清CHE水平的下降;各种应激引起高分解代谢,包括CHE等酶蛋白的消耗增多;由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血清CHE可与其他血浆蛋白一起,外漏至组织间隙,造成血管内的CHE量下降;早期液体治疗的稀释作用;近年来“胆碱能抗炎通路”[7-8]成为研究的热点,所谓胆碱能抗炎通路主要是胆碱能神经元能通过乙酰胆碱来调节肿瘤坏死因子和其他炎症反应介质的合成,其能反馈性监测、调整炎症反应,危重症患者机体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使乙酰胆碱代偿性增加以抑制炎症反应,可能伴随着血清CHE合成减少、消耗分解增多以及活性的降低。因此,危重症患者中所观察到的血清CHE活性的下降,可能是机体的一种抗炎反应,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总之,血清CHE活性不仅能反映肝功能状况,而且也能反映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测定血清CHE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参考文献]

    [1]Rehiman S, Lohani SP, Bhattarai MC. Correlation of serum cholinesterase level, clinical score at presentation and severity of organophosphorous poisoning [J]. JNMA J Nepal Med Assoc,2008,47(170):47-52.

    [2]李淮安,程爱国.血清胆碱酯酶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9-121.

    [3]熊军,薛富善.胆碱酯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 6(8):663-679.

    [4]陈丽峰,吴琴.胆碱酯酶在不同系统疾病中活性变化的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555-556.

    [5]Li H, Schopfer LM, Masson P, et al. Lamellipodin proline rich peptides associated with native plasma butyrylcholinesterase tetramers [J]. Biochem J,2008,411(2):425-432.

    [6]刘秀娟,刘伯仁,张谦,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的意义和预后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7):835-836.

    [7]Rosas-Ballina M, Tracey KJ. Cholinergic control of inflammation[J]. J Intern Med,2009,265(6):663-679.

    [8]巴立,陈海莲,张茂,等.严重多发伤后血清胆碱酯酶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2):96-98.

    (收稿日期:2010-12-0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