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24532
克氏针与锁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108例对比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卢庆弘 王文权 许永秋 李同林 覃瑞良
第1页

    参见附件(2156KB,2页)。

     [摘要]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108例,其中,55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为克氏针组,53例采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为接骨板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克氏针组平均手术时间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优良率为90.9%。接骨板组平均手术时间7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9周,优良率为94.3%。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可靠,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克氏针 解剖型接骨板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164-02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取2005年2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8例,分别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具体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19~52岁,平均38.4岁。骨折部位:左侧51例,右侧57例;中1/3 处39例,中1/3与外1/3交界处51例,外1/3 处18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66例,斜形骨折42例。新鲜骨折103例,陈旧性骨折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6例,摔伤9例,坠落伤13例。固定方法: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55例,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板组)53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方法颈丛神经麻醉或局麻,患者平卧垫高患侧肩背部, 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骨折处上缘作横形或弧形长5~9 cm的切口,暴露骨折端。根据骨折部位及粉碎情况选用克氏针或解剖型接骨板作内固定。①克氏针组:多采用局麻,由远骨折端逆行穿入骨折髓腔至肩峰后穿出皮肤,骨折复位后克氏针再顺行穿入近骨折端髓腔,克氏针尾折弯后剪断,埋于皮下。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斜形骨折,以0.6 mm直径钢丝或10号丝线予以辅助捆扎。②解剖型接骨板:多采用颈丛神经麻醉,使用复位钳夹持固定两骨折端,如为粉碎性骨折先将大的骨折块用1、2枚直径3~5 mm拉力螺丝钉与骨折内、外侧断端固定后再复位,也可用缝线或0.4 mm的细钢丝与一侧骨折端作简单捆绑固定。小的骨折块以10号丝线贴骨膜缝穿(在主要骨折段固定后捆扎于接骨板上,可避免丝线滑入骨折区导致骨不连),根据骨折区的长度选用至少6孔[1]的锁骨解剖型接骨板,根据术中情况可将其适当预弯使接骨板与锁骨面贴合,于锁骨上方内、外侧固定。完成固定,彻底止血,清点无误后分层缝合,常规包扎。

    1.2.2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三角巾悬吊2~4周后逐渐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肩关节剧烈活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2]

    优:骨折达解剖复位,骨愈合在2~3个月,局部无疼痛,上肢及肩关节活动正常;良:复位达解剖位置的80%,骨愈合在3~4个月,骨折周围基本无痛,上肢及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尚可:复位约达解剖位置的50%,骨愈合在4~5个月,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内固定不牢靠,骨折端不稳,需再次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8.2个月。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克氏针组:平均手术时间52 min(40~7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25~82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8周)。接骨板组:平均手术时间74 min(45~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8 ml(35~95 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9周(11~30周)。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克氏针组优良率为90.9%,接骨板组优良率为94.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并发症

    ①克氏针组:2例因伴肩胛骨骨折,关节活动受限,但在5~6个月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针口轻微感染,经抗炎处理,症状消失;2例骨折端不稳,需再次手术。②接骨板组:2例出现延迟愈合,但在5~6个月愈合;1例

    因术后过早活动导致钢板松脱,需再次手术。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锁骨骨折的特点

    锁骨位于胸的顶部前方,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的骨性连接支撑结构,弯曲细长,所处部位表浅,受暴力易发生骨折。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10%[3]。锁骨中1/3处是内外两段的移行交接部位,直径最小,耐受力最弱,加上无韧带的加固,故以中段骨折最为常见。锁骨的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快,但若是固定不牢固或是合并严重创伤则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3.2 锁骨骨折的治疗

    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长期以来多用非手术治疗,有文献报道[4],具备下列情况可以使用非手术治疗:①锁骨肩峰端骨折不伴随喙锁韧带断裂;②儿童锁骨青枝骨折;③喙锁韧带附着处无移位骨折;④不完全骨折。非手术治疗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单。 但也有学者[5]认为,保守治疗可造成锁骨畸形且骨折处有大量骨痂形成,可导致骨不连,结果影响肩关节功能,而且复位不确切也容易再移位[6]。另一些学者认为手术操作可损害骨折处尚存的血供,进而影响到骨折的生理性愈合过程。因此,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保守和手术治疗谁占绝对优势并无统一结论。

    3.3 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特点

    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内固定治疗,它具有效果确切、手术简单易行,不需特殊器械等优点。内固定方法很多,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均有报道。我院较常用的方法是克氏针和解剖型钢板。

    克氏针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锁骨内固定方式之一,分单根和多根,穿针方式有顺行和逆行两种。克氏针治疗具有方法简单、无需二次手术、切口小、剥离骨膜少、对骨折部血供干扰小、术后瘢痕小、无须特殊内固定材料、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存在固定不确切、针道感染、皮肤刺激、克氏针游走造成胸腔、肺内、心脏等周边脏器潜在损伤的可能等缺点[7-8]。

    锁骨解剖型钢板符合锁骨不规则形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