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15213
影响血液制剂稳定性的几点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刘少军 吕勇
第1页

    参见附件(1039KB,1页)。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方法:比较原料血浆的采集、保存、运输以及生产工艺等条件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原料血浆的的采集、保存、运输以及不同生产条件等对产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的生产条件对血液制剂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血液制剂;Cohn法;稳定性;低温乙醇法

    [中图分类号] R818.0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64-01

    输血疗法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一项重大发现,早期的输血疗法主要是输入全血,目前输血疗法基本上很少用全血,而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剂“对症下药”,既提高了疗效,又减少了许多毒副作用,血液制剂工业由此发展壮大。我国血液制剂工业起步相对较晚,生产工艺经历了盐析法、利凡诺法、低温乙醇法、凝胶层析法、聚乙二醇沉淀法以及选择性变性法等,各血浆成分产品的收率以及质量日趋提高与完善。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对血液制剂稳定性的几点看法,在此与同行做一交流。

    1 单采血浆技术以及原料血浆保存、运输对血液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在单采血浆过程中最容易产生血浆中红蛋白(HB)浓度过高以及溶血的问题。采浆过程中温度、离心过程中切变力的改变很容易造成红细胞破碎,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引起血浆中HB浓度过高,直接导致血液制剂原料血浆颜色不合格。用于血液制剂生产的原料血浆在各方面均有严格要求,用于血浆蛋白分离的血浆的特性见表1,任何因素的改变,均可影响成品的质量稳定。

    表1用于血浆蛋白分离的血浆的特性

    2 血液制剂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对血液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2.1 原料血浆融化以及血浆离心对血液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原料血浆的融化对于凝血因子类产品(如Ⅷ因子)的制备特别重要。1959年美国医生J.G.Pool观察到冰冻血浆在4℃融化时出现少量冷不融沉淀,进而发现冷不融沉淀中含有绝大部分活性Ⅷ因子,从而以冷沉淀制备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纯化,开发了高纯度的Ⅷ因子产品。温度对Ⅷ因子的活性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温度超过4℃融化的血浆Ⅷ因子效价失活非常快(活性失活超过40%)。为保证凝血因子产品活性成分的稳定,需要高度注意以下问题:①在血浆融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浴温度和血浆融化温度,水浴温度低于30℃较适宜,这样可以避免血浆局部温度过高,因子活性不稳定,甚至失活。②对原料血浆的离心要高度关注离心速度和离心温度,离心出液速度太快,容易造成离心不彻底。③离心机高速旋转过程中(14 000转/min)会产生很多血浆泡沫,泡沫是一些变性或半变性的蛋白,其稳定性很差,所以离心时应该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

    2.2 血液制剂超滤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血液制剂超滤液是高纯度、高浓度的具有活性的蛋白制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应该严格控制,酸碱加量要适中,严禁pH变化太大,加入酸碱浓度相对要低;由于超滤时间长,在加入保护剂前整个过程应严格控制超滤环境温度在10℃以下,防止温度过高对蛋白的损坏;超滤透析所用注射用水、酸碱最好能够经过滤器过滤;灭活所加的保护剂一定要用冷的注射用水溶解完全,另外保护剂的浓度对制品的影响也要特别关注,不同批号的保护剂最好能够先检查澄明度。

    2.3 各种病毒灭活工艺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血液制剂除了对献血者已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化验外,进行去除和灭活病毒处理是保证制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不同的去除病毒的方法对血液制剂的稳定性会有不同的影响。如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在制剂过程中可采用巴氏消毒法,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处理法(S/D),低pH孵放法,纳米膜过滤法(DV50,DV20系统,BMM系统),干热处理法,射线法等方法去除灭活病毒。其中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处理法(S/D)对IVIG原液的外观影响最大。

    总之,各类血液制剂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控制血液制品的稳定性必须精益求精。无论采用哪种流程、哪种工艺,都应该从操作细节出发,从源头抓起,逐步控制,逐级监督,前后复核,这样才能够确保生产出安全,稳定,有效,均一的高质量产品。

    [参考文献]

    [1]刘隽湘.输血疗法与血液制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3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