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115115
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6例治疗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曾刚
第1页

    参见附件(2155KB,2页)。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72例,将其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医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辨证论治,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7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093-0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发病急、预后差,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若救治不及时,将引起永久性失明[1-2]。我院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72例,均为单眼发病,将其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35~74岁,平均57.7岁;病程4 h~11 d,平均5.2 d;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6例,分支阻塞46例;既往有高血压史35例,糖尿病史19例,心脏病史1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史和阻塞部位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视力急剧降低,更甚没有光感;②视网膜动脉转细,更甚像白线,静脉转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水肿,黄斑区出现樱桃红变化,或视神经乳头颜色淡,边缘不清;③瞳孔扩散变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④荧光造影:视网膜中央动脉没有充盈或充盈慢,视网膜循环时间增加。排除与上述诊断规范不符者和合并其他眼底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疗法:①确诊后迅速给予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 mg,3次/d。山莨菪碱10 mg球后注射,隔天1次。②后期给予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中药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瘀型:治需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大枣5枚、桃仁15 g、当归12 g、赤芍12 g、石菖蒲12 g、红花12 g、川芎9 g、郁金6 g、香附6 g。②气血两虚型:治需益气补血,方选归脾汤加减:白术9 g、茯苓9 g、黄芪12 g、酸枣仁12 g、人参6 g、龙眼肉12 g、当归6 g、远志9 g、桂枝6 g、川芎6 g、炒地龙6 g。③肝阳化风型:治需平肝潜阳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 g、钩藤12 g、栀子9 g、石决明9 g、黄芩9 g、丹参12 g、炒地龙6 g、川芎6 g、牛膝12 g、夜交藤6 g、益母草6 g、杜仲6 g、桑寄生6 g等。上述各证1剂/d,水煎服,日夜温服,10 d为1个疗程,连服3~6个疗程。两组都在用药后13、14 d检测视力、眼底、视野。

    1.4 疗效评判标准[3-4]

    ①治愈:视力上升≥5行或更多,视力≥0.6;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消失,静脉迂曲好转,视乳头色泽无异常,黄斑区中区凹反光能见;视野:基本无异常。②有效:视力≥0.1或有一定增加;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好转,视乳头色略淡,黄斑区中心凹反光隐约可见,周围有色素沉着和渗出;视野:大部分视野缺损区好转。③无效:视力、视野没有改变;眼底:视乳头颜色苍白,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实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实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93,*P<0.05

    3 讨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动脉的主要分支,分成眶内段、神经内段、鞘内段。鞘内段伸出前支及后支,在软膜层里和源自其他动脉的分支互相吻合成围绕视神经的血管网,从网伸出很多小支进入视神经实质,这些小支没有吻合视网膜中央动脉神经内段的分支,只要闭塞,视神经的侧支循环会建立不了,进而引起视神经附近的纤维束丧失血液供应而失去功能,导致视功能急骤障碍。导致CRAO的病因较为复杂,普遍考虑与高血压、血液高黏度、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不正常、高龄、心脏病、糖尿病等多致病因素紧密相关。主要直接原因有:①血管痉挛;②血管栓塞;③血管壁的变化及血栓出现;④血管外部压迫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⑤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视网膜对缺血极其敏感,有报道显示视网膜缺血30 min就坏死,亦有报道用动物试验证明视网膜耐受缺血的时间为90~100 min,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实行救治[5-6]。

    本病于中医上属“暴盲”范畴,《审视瑶函》谓:“元气之虚、运血无力,血液不可以正常徇行而滞塞,目中脉络淤阻,引起精气不可上注于目而突发失明。”《证治准绳》曰暴盲“平日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攸然盲而不见也”。此病在临床上能辨证分型成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及肝阳化风型,在医治中需辨证治疗,且随证相应增减。本文方中大枣补益脾肺;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破淤;当归、赤芍活血行滞;石菖蒲芳香开窍、养心明目;白术、茯苓、黄芪、人参健脾益气;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当归养血安神;桂枝、炒地龙温经通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养血祛风通络;郁金、香附既可疏肝解郁理气,又可加强活血药活血化瘀之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医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祖海.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5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3(15):58-59.

    [2]刘晋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