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975
急性重症胰腺炎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王冬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889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重症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及其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胰腺肿大,胰周积液及胰实质内不同程度坏死灶,合并胰周蜂窝组织炎、脓肿及假性囊肿;40例病例中发生各类并发症28例,死亡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选择、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体层摄影;X线

    [中图分类号] R445.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093-0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tute pancreatitis, SAP)发病率为10%~20%,其病情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笔者根据2004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7岁,平均(49.6±4.3)岁,大部分患者以上腹突发剧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就诊。部分有腹膜炎体征、低血压休克。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胰蛋白酶、白细胞增高。9例有胆石症史,10例有饮酒史。21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检为胰腺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脂肪坏死;其余19例经生化检查、腹腔穿刺及临床治疗后证实。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单项扫描15例,CT动态随访复查25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Bringhtspeed 64层或16层CT机扫描,让患者屏气,从膈顶至第3腰椎下缘,30例患者扫描至盆腔,5 mm层厚,Pitch 1,重建间隔5 mm,旋转时间0.8 s,对比剂用团注法注射,注射速度3 ml/s,动脉期延迟采用Smartprep 技术,ROI置于腹主动脉,当其域值达150 Hu时即手动触发扫描,静脉期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对比剂55~65 s,对疑有脓肿等部位延迟扫描3 min。

    1.3 评价指标

    按文献[1]中CT分级,把Balthazar CT分级与胰腺坏死程度结合起来判断AP的严重程度作为CT严重指数(CTSI),其方法为将AP分为5级,A~E级分别记0~4分,胰腺坏死<30%加2分,30%~50%加4分,>50%加6分,按照分值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级别:I级0~3分,Ⅱ级4~6分,Ⅲ级7~10分,并对病因、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死亡例数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①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模糊不清、胰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40例。健康人见图1,胰周渗液见图2。左侧肾旁间隙积液35例,小网膜囊积液28例,左结肠旁沟11例,右侧肾旁间隙积液12例。②40例均有不同程度胰腺坏死(坏死<30% 30例,30%~50% 6例,>50% 4例),其中胰腺出血10例;③胰腺及胰周蜂窝组织炎25例;④假性囊肿9例,脓肿形成6例;⑤脾脏肿大9例,梗死2例;⑥腹水17例,胸水36例(双侧33例,单侧3例);⑦十二指肠壁及胃壁水肿增厚18例;左膈下脂肠浸润11例(左膈下脂肪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水肿增厚)。

    图1 健康人腹部CT扫描和CT灌注

    (A:平扫;B:增强)

    图2 急性胰腺炎组CT图和CT灌注

    (A:平扫;B:增强)

    2.2 CT严重指数与临床预后关系

    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2]。结合本组的临床过程、MDSCT表现特点、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例数列表如下:Ⅰ级0~3分4例,Ⅱ级4~6分25例,Ⅲ级7~10分11例,住院天数分别约17、23、29 d,Ⅰ级无明显并发症和死亡,Ⅱ、Ⅲ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100%,Ⅲ级死亡率为47%。Balthazer曾根据胰腺实质的坏死程度和胰周侵犯的CT 征象,把急性胰腺炎分为A、B、C、D、E 5级。CTSI与临床预后关系见表1。

    表1 CTSI与临床预后关系

    注:与I级比较,*P<0.05,﹟P<0.01

    3 讨论

    AP为胰腺及胰周组织被胰腺分泌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涉及多个脏器改变的全身性疾病。SAP为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衰竭,或出现坏死、脓肿、假性囊肿及局部并发症或两者兼有。胰腺外形增大及胰外急性积液是SAP常见CT表现,本组病例胰腺均有不同程度肿大。SAP患者中30%~50%可发生液体聚集、外渗的胰液可填塞胰周脂肪间隙,积聚于小网膜囊,肾前间隙、腹膜后间隙内,也可沿腹内固有的解剖间隙到达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盆腔、纵隔、胸膜腔及心包腔内。小网膜囊是胰前胃后的一个潜在的间隙,与胰腺仅隔一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左侧肾旁间隙紧邻胰腺,所以在SAP时小网膜囊及左侧肾前筋膜受累最常见。本组28例小网膜囊积液,35例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因此肾前筋膜增厚是SAP的重要征象,肾旁后间隙受累是SAP的特征表现。另三维多平面重建可显示胰外积液的程度和范围。胰腺坏死是诊断SAP的直接征象,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是检出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灶的“金标准”[3],一般认为增强后低密度灶CT值<30 Hu表示坏死存在[4-5]。坏死常侵犯胰体或胰尾,很少侵犯胰头,胰头有丰富的侧支循环,这种趋势表明,有胰体或胰尾坏死的患者预后比胰头或全部胰腺坏死的患者好[6-7],通常认为胰腺炎时胰腺坏死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8],本组病例增强后均表现为胰腺点片状,大片状不同程度低密度无强化区,认为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且病情较为严重。

    从本文列表中可显示CT严重指数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长短,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率高低呈正相关关系,CT严重指数越高,病程迁延,死亡率越高。胰周及胰外受累范围对预后影响很大。本组34例通过CT随访复查,27例在临床病情好转前CT严重指数降低,另有7例由原来的C级变为D级1例,变为E级6例,临床病情加重,说明CT能及时准确反映病变的消退、吸收或进展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作出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8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