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967
规范吸痰流程前后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吴宏玉,万雪英,刘玉春
第1页

    参见附件(2227KB,2页)。

     [摘要] 目的:提高吸痰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病科施行吸痰操作的133名护士进行访谈,其中规范吸痰流程前护士62名,规范吸痰流程后护士71名。调查患者及家属干涉操作的情况及原因,寻找应对策略,规范吸痰流程,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规范吸痰流程前后患者及家属干涉情况,评价改进效果。结果:规范吸痰流程后患者及家属对护士行吸痰操作的干涉频次少于规范前(7.7% vs. 3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75,P<0.01)。结论:护士行吸痰操作时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解释,护士操作规范统一及操作中“同理心”的介入可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操作的干涉次数,提高吸痰质量。

    [关键词] 吸痰;治疗依从性;干涉;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07-02

    吸痰是利用负压作用,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入气管的呕吐物吸出的方法,目的在于清理呼吸道,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1]。由于吸痰时刺激患者咳嗽反射等原因,患者常有呛咳、流泪、烦躁、心率呼吸加快、表情痛苦等表现,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因而他们常在护士吸痰的手法、次数等方面进行干涉,影响了患者的治疗。2009年5~10月笔者对我院老年病科施行吸痰操作的护士进行访谈,调查患者及家属干涉吸痰的情况,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10月选取在我院老年病科施行过吸痰操作的护士133人进行访谈,其中规范吸痰流程前护士62名,规范吸痰流程后护士71名。

    1.2 方法

    1.2.1 规范吸痰流程前选取在我院老年病科施行过吸痰操作的62名护士进行访谈,内容为:①你在给患者吸痰时,是否受到过干扰。②患者或家属干扰的理由是什么。

    1.2.2 规范吸谈流程根据第一次访谈获得的信息展开质量分析,统一认识,规范吸痰流程,以我院《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图解》为教材全员培训。改进后的吸痰流程如下。①对所有需吸痰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告知:为什么要吸痰,患者可能的反应,必要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掌握好吸痰时机,尽量避免无效吸痰,通常的指征是:床旁听到呼吸道痰鸣音或肺部听诊痰鸣音;体位变化前后,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出现频繁咳嗽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气道压力变化时,如定容控制呼吸时出现气道压力升高报警;定压控制呼吸时出现潮气量不足报警:清醒患者主动示意吸痰。③吸痰动作规范、轻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引的时间不得超过15 s,连续吸引总时间不得超过3 min,吸引负压选择10.7~16.0 kPa(80~120 mm Hg)[2];根据患者痰液黏稠程度选择湿化液滴入管道的多少,一般选择生理盐水2~5 ml;未插管的患者可采取雾化吸入治疗;每吸痰1次更换1根吸痰管,避免感染,每日松气囊1次,无特殊情况要固定时间及充气量;吸痰前后予以高浓度吸氧1~2 min[2]。④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在操作中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与非语言沟通。⑤了解患者及家属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床头提示卡。

    1.2.3 规范吸痰流程后再次对施行过规范吸痰流程后进行吸痰操作的71名护士进行访谈,内容同前。

    1.3 统计学处理

    对吸痰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做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吸痰操作的干涉表现

    ①不愿意让护士吸痰,明明有痰说没有。②对护士的吸痰手法进行指责。③指挥护士吸痰,干扰操作。④家属要求自行吸痰。

    2.2 规范吸痰流程前后患者及家属干涉护士吸痰情况的比较

    规范流程前后3 d内患者及家属对护士进行吸痰操作干涉情况见表1。

    表1 规范吸痰流程前后患者及家属干涉护士吸痰情况的比较[次数(%)]

    注:与规范前比较,χ2=73.75,*P<0.01

    从表1可见,规范吸痰操作后患者及家属干涉护士吸痰次数明显减少,与规范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在老年病房对于行人工气道或没有行人工气道但存在排痰不畅的患者来说吸痰是非常必要的,吸痰也是护士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但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受到来自患者或家属的干扰,造成临床护士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吸痰,或放弃吸痰,影响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如何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吸痰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3.1 积极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

    访谈中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吸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是拒绝吸痰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对凡是需要吸痰的患者都履行书面或口头的告知义务,有效的吸痰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预防吸入性肺炎,解除患者因呼吸道阻塞造成的喘息、发绀、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一种方法[3],强调不及时吸痰可能造成的危害,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信任,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从而积极配合吸痰。

    3.2 统一、规范吸痰方法,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

    通过全员培训,所有护士采取统一、规范的吸痰方法,如湿化液滴入管道的多少、痰管置入深度、负压强度选择、松气囊的时间等,这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同时也要告知他们,在患者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痰液性状会有所不同,护士的操作方法会随之改变、调整,消除他们的各种疑虑,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接受吸痰治疗。

    3.3 操作中“同理心”的介入,使患者及家属有被尊重感

    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会有呛咳、出汗、流泪、烦躁、心率和呼吸加速等现象。清醒的患者往往不配合吸痰,尤其经口、鼻吸痰时,患者或咬住吸痰管不放,或用舌头阻碍吸痰管的顺利置入,患者坚决的态度、痛苦的表情,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研究表明,医护人员表现出对患者的同理心是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与理解的关键因素[4],因此护士在操作时要多解释,同时多理解家属的心情,避免与家属发生冲突[5]。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一方面要动作轻柔、准确,另一方面要按需吸痰,提高吸痰效率,更应该强调的是操作时的护患沟通,操作前告知患者,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过程,操作中用语言安抚患者,用眼神鼓励患者,用手轻抚患者,表达对患者痛苦的认同和理解,让患者及家属有被尊重的感觉[6]。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情绪和感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使患者从根本上体会到人文关怀。

    当遇到特殊问题时,要对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必要时请医生帮助。需吸痰的患者,往往病情比较危重,焦虑的家属在看到患者的痛苦时,压抑的心情会有释放的需求,对于有特殊要求或问题的患者要给予个性化处理,建立床头提示卡,提醒护士注意。

    笔者从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规范吸痰流程后患者及家属的干涉次数明显减少,能主动配合护士吸痰,使临床护理工作更有序、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和投诉。

    [参考文献]

    [1]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38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