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077156
老年眩晕12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眩晕发病特点,发病诱因及其性质。方法:将随机选择的128例老年眩晕患者男50例,女78例,男女之比1∶1.56。年龄分布:60~70岁80例,71~80岁35例,81岁以上13例,平均年龄(68.6±1.8)岁。对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60~70岁最多见,占62.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28例眩晕症患者中89例伴有高血压病等多种诱因。老年眩晕发生或复发在冬春季节97例。前庭系统性眩晕81例(63.3%),其中,中枢性眩晕45例,周围性眩晕31例,位置性眩晕5例;非系统性眩晕47例(36.7%)。结论:前庭系统病变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可能是老年眩晕发病诱因之一,对老年眩晕症患者的病因分析进行针对性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老年眩晕;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70-02
, http://www.100md.com
    眩晕(vertigo)是一种由于人体对空间关系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引起的症状,是因为人体平衡系统失调而出现的一种复杂临床症状,实际上是一种运动错觉。在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诉的老年患者较为常见,老年人因患多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重,涉及多学科,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128例老年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50例,女78例,男女之比1∶1.56。年龄分布:60~70岁80例,71~80岁35例,81岁以上13例,平均年龄(68.6±1.8)岁。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中眩晕临床表现为标准[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眩晕的性质、诱因和伴发症状,既往病史,如心脑血管病史、服药史、颅脑外伤史等。除全面体检、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颈椎摄片、电测听等常规检查外,均行脑血管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检查,脑及颈椎CT或MR扫描,部分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 百拇医药
    1.2 统计学方法

    对入选老年眩晕患者分别对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捡查结果进行总结性分析。

    2 结果

    2.1发病特点

    ①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以60~70岁最多见,占62.5%。②入选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③并发症多:128例眩晕症患者中高血压病89例;颈椎病56例;糖尿病、颈椎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并存62例;糖尿病、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存小脑卒中28例。

    2.2发病诱因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情绪不稳好激动、失眠、多梦诱发者72例;感染20例;眩晕发生或复发在冬春季节97例。

    2.3 眩晕性质
, http://www.100md.com
    ①前庭系统性眩晕81例(63.3%),其中,中枢性眩晕45例,周围性眩晕31例,位置性眩晕5例;②非系统性眩晕47例(36.7%)。

    2.4 病因分析

    2.4.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本组56例,占43.8%,这些都符合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眩晕的病因学诊断。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或颈椎病病史,一般有心肌梗死或闭塞外周血管病病史,以发作性眩晕、一过性复视、行走不稳、眼花、黑蒙、恶心、呕吐、头痛、眼球震颤、耳鸣及颜面肢体发麻、猝倒等为主要症状,24 h内症状缓解。老年眩晕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做TCD、颈椎片或头部CT片均可发现异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其发病机制,一方面是颈椎病变使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收缩痉挛,另一方面是动脉粥样硬化使椎-基底动脉管径变小、顺应性下降、血流量减少,此外原因如微栓子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前庭系统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特别是内听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时即可出现眩晕。
, 百拇医药
    2.4.2颈椎病颈椎病56例,占43.8%。老年人多存在颈椎骨质增生、退变、椎管狭窄,产生对椎-基底动脉机械性压迫而发生供血不足眩晕,眩晕发作多与转颈及体位变化有关,发作期与缓解期较明显,头部活动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吞咽困难或视力障碍,无耳鸣,有的伴有颈部僵硬,上肢或手指麻木,晨起重,傍晚轻,均有转颈时头晕加重这一特点。

    2.4.3 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是眩晕的重要病因,本组急性脑血管病27例,占20.1%。其中,基底节部位梗塞14例,小脑梗塞8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1例,脑室出血1例,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起病急、眩晕首发且持续等特点,部分患者眩晕同时或相继出现共济失调、呕吐、复视、头痛、球麻痹、垂直性眼震、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因此,对中老年突发眩晕患者及眩晕持续者,应必须做常规头部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以避免误诊。

    2.4.4 梅尼埃病本组计20例,占15.6%。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其病程多变,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伴耳呜、耳闷,女性比男性多,发作性眩晕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眩晕多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16例发作前有精神紧张、疲劳、受寒等诱发因素。
, http://www.100md.com
    2.4.5 多原因混合性眩晕本组多原因混合性眩晕16例,占12.5%。多原因混合性眩晕包括,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糖尿病、颈椎病、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高血压、高血脂等。

    2.2.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本组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眩晕12例,占9.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胆碱脂酶活性增强,使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眩晕。劳累、精神紧张、多梦失眠等均是产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眩晕的诱因。

    2.2.7 其他病因前庭神经元炎1例;药物中毒2例,其中苯妥英钠1例,妥布霉素1例;小脑肿瘤1例;低血压3例。

    3 讨论

    眩晕是因为人体平衡系统失调而出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实际上是一种运动错觉。由于患者对自身位置产生主观上的错觉,因此在静止状态下也会觉得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移动或摇晃,临床上眩晕的发生率仅次于发热和疼痛,而以眩晕为主诉症状的疾病涉及临床多个学科。眩晕患者中老年人多于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 眩晕临床上总体分为两类即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是眩晕的主要病因。人体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功能需要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三者协调完成,其中前庭系统对维持身体平衡和适应生存需要至关重要。当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时则会使平衡功能出现问题,临床上就会表现为眩晕感和平衡障碍。从眩晕患者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区别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产生于前庭神经颅内段、核上纤维、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及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发病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发作血栓形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小脑卒中、颅内肿瘤,小脑炎、小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外伤后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癫痫性眩晕等。由前庭器官病变引起周围性眩晕,包括迷路病毒感染、药物中毒、梅尼埃病、内耳损伤、小脑桥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运动病等。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疾病引起的非系统性眩晕,常见有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冠心病心肌缺血、病窦综合征、感染、眼部疾病、中毒等。但有时也伴有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2]。在本组的128例老年眩晕患者结果分析可见,以上引起眩晕的疾病类型基本都可见到,其中系统性眩晕81例,占63.3%,非系统性眩晕47例,占36.7%。系统性眩晕中,中枢性眩晕45例,占系统性眩晕的55.6%,周围性眩晕31例,占系统性眩晕的38.3%,位置性眩晕5例,占系统性眩晕的6.2%。统计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3-4]。病因一般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和颈椎病为眩晕的常见病因,这两种病在老年人中多发,且因与老年期常患多种疾病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等基础疾病均影响到椎-基底动脉系统,造成前庭缺血出现眩晕有关,并且多以情绪激动、疲劳、多梦、失眠、各种感染或突然转动头颈部等诱因诱发。老年人眩晕可能单一病因,也可多种诱因并存,涉及耳鼻喉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等多学科,尤其要警惕如,脑血管意外、严重心律不齐、急性心肌缺血等所致老年患者的眩晕[5],临床医生应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血常规、肾功、血脂、心电图、经颅彩超、颈椎片或头颈部CT,脑CT或MRI,必要时做MRA检查,老年患者临床有耳鸣、耳聋症状及时做电测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相关检查。有针对性地邀请涉及到的相关科室会诊,避免漏误诊。本组128例老年眩晕患者中,眩晕发生或复发在冬春季97例,占75.8%。提示: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可能是老年人眩晕发病诱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老年性眩晕的临床防治,应重视病因治疗,同时控制症状以及去除危险因素预防再发。老年性眩晕病因治疗包括,调整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低高血黏度、降血脂调节脂代谢紊乱、治疗颈椎病、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防止情绪波动,避免寒冷刺激及劳累等。对症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血管扩张剂,抗血凝,中药活血化瘀,缓解血管痉挛、解除迷路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使用脑代谢激活剂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使眩晕症状得到缓解乃至消失[6]。本组128例老年眩晕,我们针对不同病因,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基本痊愈。由此可见,对老年眩晕症患者的病因分析,进行针对性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耀山,王德生.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60-166.

    [2]王霞.148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 1(1):32.
, http://www.100md.com
    [3]谭硫绘,玛依努尔,朱沂,等.眩晕症363例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4(8):242-243.

    [4]唐志民.老年眩晕症25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0,3(22):585-586.

    [5]关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756-757.

    [6]孙芸,滕长青.226例老年眩晕症病因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22(2):31.

    (收稿日期:2010-12-06), 百拇医药(柳刚,汪晓颖,李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