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164244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谢伟坚
第1页

    参见附件(196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进行评定,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1.18%,且与年龄、经济状况、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部位在左半球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067-0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指脑卒中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或心境障碍性疾病,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属于继发性抑郁症[1]。PSD的上述症状多出现在脑卒中后0.5~2.0年内,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各方面的恢复时间[2]。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相关因素的关系,从而为PSD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我科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其中,男121例,女83例;年龄38~84岁,平均(58.8±14.2)岁。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意识清楚,无失语,无明显的意识、智力、认知、人格及精神障碍,能够配合体检及神经心理测试。

    1.2 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评定分组[3],总分≥30分为抑郁组,总分<30分为非抑郁组。抑郁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抑郁程度[4],其中正常者指总分≤7分,8~16分为轻度抑郁,17~23分者为中度抑郁,≥24分者为重度抑郁;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5]进行评分以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分为45 分,1~15分为轻型,16~45分为中、重型抑郁。调查PSD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本研究中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30分者共84例,PSD发生率为41.18%,其中轻度抑郁52例(61.90%),中度抑郁21例(25.00%),重度抑郁11例(13.10%),表明PSD患者抑郁程度以轻、中度为主。

    2.2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年龄在60岁以上者抑郁发生率为49.51%(50/101),而年龄60岁以下者抑郁发生率为33.01%(34/1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状况较好者发生抑郁的发生率24.32%(18/74),经济状况一般及较差者抑郁发生率为50.77%(66/1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者抑郁发生率为35.14%(52/148),中重度缺损者抑郁发生率为57.14%(32/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定位在大脑左半球者抑郁发生率为47.66%(51/107),定位在右半球者抑郁发生率为34.02%(33/97),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学历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PSD是临床上脑卒中后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它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延迟,使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并能够增加脑卒中的再发,甚至可以引起致残率、自杀率及死亡率的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SD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外多数研究报道多在40%~50%[3,6]。本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SD发生率为41.18%,与之前报道[3,6]相一致,其中轻度抑郁52例(61.90%),中度抑郁21例(25.00%),重度抑郁11例(13.10%),表明PSD患者抑郁程度以轻、中度为主。

    PS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包括“生物学机制”学说,即5-羟色胺(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活性降低导致抑郁;另有学者提出“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家庭、社会以及生理等多种影响,导致患者卒中后生理、心理等平衡失调,引起反应性抑郁。影响PSD的相关因素很多,本研究表明性别、学历与PSD无关,但有研究[3]认为女性卒中患者更容易抑郁,可能与女性患者生理因素及心理负担较重有关。本研究PSD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国外研究[7]指出年龄较大者更易发生PSD,主要因为老年人脑内单胺氧化酶水平增高,从而降低5-HT、NE浓度,此为老年人易发生PSD的生化基础;其次老年人心理及生理上承受创伤的能力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后引起的生理、家庭、社会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易产生抑郁;②经济状况:收入较差者更易出现抑郁,可能与患者担心难以负担相关检查及治疗费用,以及日后生活来源等问题有关;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与PSD的发生具有明确的相关性,且中重度缺损者更易导致抑郁的发生[8],本研究中轻度缺损者抑郁发生率为35.14%(52/148),中重度缺损者抑郁发生率为57.14%(32/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病灶定位:病灶定位与PSD的关系存在较大争议,Robinson[9]研究指出病灶在左侧半球前部、皮质或皮质下,尤其是病灶累及左额叶背外侧者明显与抑郁的出现相关,推测可能因为左半球在逻辑思维、语言功能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脑左半球损害更容易引起精神障碍,本研究亦表明病灶定位于左半球者具有更高的抑郁发生率。

    综上所述,PSD可以引起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提高对PSD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有利于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PSD的发生、发展,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曹曦,李维祖,明亮.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5,9(12):940-943.

    [2] Fruhwald S, Loffler H, Baumhackl U, et al. Depression after cerebrovascular injury: review and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psychiatric complications [J]. 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1999,67(4):155-16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