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36407
清脑镇痛液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武刚毅 刘 峙 李小纪 李德爱
第1页

    参见附件(2254KB,2页)。

     1.1.3 试剂冰醋酸,由北京化工厂提供,批号:20071017,用时配成0.6%的浓度;纯化水,由新世界蒸馏水厂提供,批号:20091023。

    1.2 方法

    1.2.1 分组压痛法和醋酸扭体法均采用S-PLUS软件随机分为5组,即供试品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

    1.2.2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高剂量组:取清脑镇痛液15 ml,加蒸馏水15 ml,制成浓度为1.25 g生药/ml的溶液;中剂量组:取清脑镇痛液10 ml,加蒸馏水30 ml,制成浓度为0.625 g生药/ml的溶液;低剂量组:取清脑镇痛液5ml,加蒸馏水35 ml,制成浓度为0.312 5 g生药/ml的溶液;阳性对照组:称取天舒胶囊内容物5.25 g,加蒸馏水至10 ml,制成浓度为0.525 g/ml的混悬液;阴性对照组:纯化水。

    1.2.3 剂量设计的依据本供试品为口服制剂,临床成人(按体重60 kg计)口服用药,每日2~3次,每次10 ml。即临床成人日用量为1.25 g生药/kg体重。供试品高剂量组采用临床成人日用量的20倍,即25 g生药/kg体重;供试品中剂量组采用临床成人日用量的10倍,即12.5 g生药/kg体重;供试品低剂量组采用临床成人日用量的5倍,即6.25 g生药/kg体重。本试验拟采用与临床相一致的途径给药,即经口灌胃。给药容量为20 ml/kg体重。

    1.2.4 给药途径和方法用带有灌胃针的注射器经口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 ml/kg体重,按照给药前体重称量结果计算给药体积。

    1.2.5 给药频率和期限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5 d。

    1.3 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频率

    1.3.1 一般指标观察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外观、粪便及摄食情况。

    1.3.2 痛阈提高率[2]每只小鼠于第1次给药前用压痛仪鼠尾加压测定基础痛阈,末次给药后1 h,将每只小鼠用压痛仪鼠尾加压测定痛阈,计算每只小鼠的痛阈提高率。

    1.3.3 初次扭体时间、扭体次数[2]末次给药后1 h,将每只动物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 ml,观察注射后至开始出现扭体的时间及注射15 min内发生的扭体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将各组动物痛阈提高率、初次扭体时间及扭体次数分别进行方差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症状观察结果

    动物连续5 d灌胃给予供试品后未见异常反应,全部动物无死亡,动物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等一般指标均未见异常。

    2.2 清脑镇痛液对小鼠痛阈提高率的影响

    供试品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的痛阈提高率明显提高,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供试品中、低剂量组小鼠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清脑镇痛液对小鼠痛阈提高率的影响(x±s)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2.3 清脑镇痛液对小鼠初次扭体时间及扭体次数的影响

    供试品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的初次扭体时间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供试品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供试品低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清脑镇痛液对小鼠初次扭体时间及扭体次数的影响(x±s)

    注:与阴性对组比较,*P<0.01

    3 讨论

    血管性头痛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和血行不畅,故痛有定处,久而不愈。临床以头痛呈搏动性钻痛、钝痛、刺痛,多见于一侧或两侧颞部、眼眶、或前额部剧烈疼痛,或遍及全头,常伴恶心、呕吐、眩晕、反复发作等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血管性头痛是颅内血管舒缓功能紊乱,血行障碍,累及痛觉纤维神经而引起的剧烈头痛。因此,镇痛实验可作为治疗血管性头痛有效性的基础实验,而压痛法和扭体法经典可靠,易于操作,并且能够比较充分反映药物的镇痛作用,故本实验采用这两种方法研究清脑镇痛液的镇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清脑镇痛液按25 g生药/kg体重连续5 d经口灌胃给予小鼠后,其痛阈提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25 g生药/kg或12.5 g生药/kg体重连续5 d经口灌胃给予小鼠后,其扭体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清脑镇痛液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有效地治疗血管性头痛。

    中药治疗偏头痛发生的确切作用机制虽然仍不十分清楚,但相关文献报道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通过电刺激动物上矢状窦硬脑膜结合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偏头痛动物模型,研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以及对神经源性炎症和伤害性信息传递的影响,可综合探讨偏头痛的作用机制[3]。下调偏头痛模型动物脑干中的NO、NOS异常升高的水平,可以发挥抗偏头痛的作用[4]。治疗偏头痛的作用还可通过调节NT、ANP、5-HT和β-内啡呔的含量来实现[5]。通过脑干、下丘脑c-fos与c-jun基因表达的抑制,使疼痛刺激在中枢神经的传导得到减弱或阻断,也能治疗偏头痛[6],而清脑镇痛液可明显降低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清NO含量,说明阻断NO这种内源性血管扩张剂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3],而清脑镇痛液治疗偏头痛更多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武刚毅,刘峙,杨一丁,等.清脑镇痛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10,17(1):49-50.

    [2]徐叔云,卞如廉,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