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36420
输血后丙型肝炎60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王来生
第1页

    参见附件(1929KB,2页)。

     3 讨论

    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者约有1.7亿,其中约7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并可逐渐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3]。血液传播是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输血[1]。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股输血热的浪潮,输血指征放得极宽,并且临床上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认识不够,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不严,导致在当时出现了大量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本组60例患者中48例为该时期输血导致,占80.00%。目前临床上已将HCV作为输血常规检验,目前发生HCV感染者已较前明显减少。

    据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在感染HCV后约13年发展为肝硬化[5],本组18例肝硬化患者其进展时间为(11.3±2.3)年,与报道相似。研究称,感染HCV后,如不予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则约15%的患者5年即可进展为肝硬化[6]。本组资料中进展最快的1例患者输血后6年进展为肝硬化,与报道接近。这些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目前治疗丙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7],本组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同时进行保肝、抗纤维化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好转率为41.67%,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在预防,切断其传播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同时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注重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是避免医源性HCV感染的重中之重。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抗HCV的特效药也有待开发。

    [参考文献]

    [1]刘文芝,王一强.输血后丙型肝炎30例临床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2):89-90.

    [2]崇雨田,林潮双,赵志新,等.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99-201.

    [3]成军.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的多样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103.

    [4]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5]饶慧瑛,魏来,赵景民,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14年后病毒组织学随访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66-1170.

    [6]魏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自然史[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102.

    [7]曹建国,邓玉花,彭吉芳,等.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转归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43-245.

    (收稿日期:2011-03-2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2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