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36538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彭履冰 曾改鸿 徐羽中
第1页

    参见附件(206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本院手术室21名护士问卷调查,回顾21名护士在2008年1~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结果:1年间本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48次,平均每人发生2.3次,21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7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占总人数的81.0%。引起锐器损伤的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6.8%),其次是手术刀、手术剪(28.7%)。易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2.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1.2%;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后正确处理伤口,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地降低锐器损伤的危害。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锐气损伤;原因;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196-02

    锐器损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由于手术室护士与各种锐器接触较多,加之手术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工作压力较大,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锐器损伤的概率较大。有报道称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5%被污染的锐器所损伤[1]。锐器常见的污染物包括病毒、细菌和各类化学物质,可引起20多种疾病,治疗非常困难。其中护士被沾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液0.04 ml就可以发生乙肝感染[2]。被HIV、HCV等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的概率也较高。因此针对易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锐器损伤对医护人员的伤害至关重要。为探讨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防护措施,笔者对本院手术室21名护士问卷调查,回顾21名护士在2008年1~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院手术室21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18~48岁,平均(31.5±3.2)岁,其中护士8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平均护龄9.2年,调查21名护士在2008年1~12月发生锐器损伤的情况。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1名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在7 d内填写完成,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核查、整理、分析,发放调查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有效,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锐器损伤发生次数

    1年间本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48次,平均每人发生2.3次,21名手术室护士中有17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占总人数的81.0%。

    2.2损伤程度

    轻度损伤(表皮损伤,未出血)有11人次,占22.9%;中度损伤(皮肤刺伤并流血)有28人次,占58.3%;重度损伤(深度刺伤,大量流血)有9人次,占18.8%。21名护士锐器损伤程度见表1。

    表1 21名护士锐器损伤程度统计

    2.3锐器损伤的部位

    右手指35人次,占72.9%,左手指10人次,占20.8%,其他手背3人次,占6.3%。

    2.4锐器损伤发生环节

    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2.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1.2%;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

    2.5造成锐器损伤的锐器种类

    引起锐器损伤的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6.8%),其次是手术刀、手术剪(28.7%)。

    2.6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

    48次锐器损伤中,未处理2次(4.2%);挤伤口中的血液11次(22.9%);挤伤口中的血并消毒26次(54.2%);挤伤口中的血,用肥皂水清洗并消毒9次(18.8%)。21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见表2。

    表2 21名护士发生锐器损伤后采取的措施情况统计

    2.7锐器损伤后疫苗注射情况

    调查的21名护理人员中有19名护士接受过乙肝疫苗的接种,在17名损伤的护士中有16名受伤者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1名护士在受伤后接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

    2.8手术室护士对锐器损伤的防护情况

    除洗手护士必须带手套外,调查结果显示操作时主动带手套的为3名,占14.3%;不戴手套的为18名,占85.7%。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原因

    3.1.1频繁接触手术器具: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手术器具频繁,缝合针、手术刀、剪刀、注射器等是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器具,带有一定的损伤性,操作过程中较易发生锐器损伤。巡回护士在各种穿刺的过程中,洗手护士在手术中传递器械、清洗打包等操作过程中都较易发生锐器损伤。本调查中发生损伤的环节主要有医护传递手术器械过程中,占32.6%;器械使用后处理器械过程中,占21.2%;掰安瓿瓶过程中,占10.5%。

    3.1.2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手术室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时间不固定。护士工作时精神压力也较大,是造成手术室护士较易发生锐器损伤的另一个原因。锐器损伤大多发生在手术配合中最繁忙的时候,尤其是年轻、刚刚工作的护士面对繁忙的手术、紧张的工作,配合时往往手忙脚乱,增加了损伤发生的概率。根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发生与工作超负荷量相关[3]。

    3.1.3 缺乏防护知识,违反操作规程: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管理不够重视[4]。手术室护士对预防损伤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相关的护理教育较少。根据调查21名护士中除洗手护士必须带手套外,调查结果操作时主动带手套的为3名,占14.3%;不戴手套的为18名,占85.7%。48次锐器损伤中,未处理2次(4.2%);挤伤口中的血液11次(22.9%);挤伤口中的血并消毒26次(54.2%);挤伤口中的血,用肥皂水清洗并消毒9次(18.8%)。锐器损伤后大多也不采取有效的处理。

    3.2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

    3.2.1合理安排手术护理人员,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护士长在安排工作时应尽力保证手术室充足的人员,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劳动强度,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手术室的护士充分休息后,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工作时注意力集中,可以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

    3.2.2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自我防范的相关知识,医院应加强岗前培训,纠正护士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患者血液是否有传播疾病,所有与患者血液或体液接触的手术器械均应视为血液疾病的传染源,要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最大程度地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5]。损伤后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护士本身要重视。因此要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3.2.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防护措施:对于手术护理工作应加强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针对医护传递手术器械、器械使用后处理及掰安瓿瓶等较易发生护理损伤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规范。指导护理人员在手术中正确的传递手术器械;严禁徒手拆、装刀片;手术器械使用后应合理放置;一次性物品应消毒后在处理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