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36288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超检测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朱 晔
第1页

    参见附件(3043KB,3页)。

     IMT的正常值<1.0 mm,如果 1.0 mm≤IMT<1.5 mm,则为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指IMT≥1.5 mm,管壁有不规则增厚隆起,且有向管腔凸起的局部结构变化。颈总动脉斑块阴性指双侧颈总动脉均无斑块,颈总动脉斑块阳性指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有斑块,计算各受检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

    分别在距颈总动脉分叉部 1.5 cm 处的颈总及颈内动脉中央放置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用频谱多普勒测量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动脉血流充盈情况,声束与血流束之间的夹角<60°,取样容积大小为2~4 mm,测量颈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ean)、血管阻力指数(RI),计算血流最大剪切率(SR),其中SR=峰值流速×2/血管半径(D/2)[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CA和ICA内径、IMT及斑块检出率的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CCA内径增大(P<0.05),IMT的厚度以及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见表1,图1。

    表1 两组CCA和ICA内径、IMT及斑块检出率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两组CCA和ICA收缩期PSV、RI及SR的变化

    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CCA和ICA收缩期的PSV、SR减少,而RI增大,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图2。

    表2 两组间CCA和ICA收缩期PSV、RI及SR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3 高血压亚组间CCA内径、IMT、斑块发生率、PSV、RI及SR的变化

    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斑块检出率、颈动脉IMT以及RI均逐渐增加,PSV和SR则逐渐降低,高血压各级别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颈动脉代表了全身主要血管区域发展的总趋势,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3],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所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4]。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较为密切,高血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流对血管冲击力随着血压的增高而增强,应力也增大,因此损伤了血管内膜,脂质在受损的血管内膜沉积,随血管内膜损害的进一步加重,脂质进一步沉积,即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本研究结果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厚度增厚,斑块的检出率增加,PSV、SR降低;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的发生率也增加。国外学者等通过研究发现颈总动脉IMT随收缩压的增加而增加[5]。以上结果均表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程度、斑块的发生率与血压呈正相关。

    3.2 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流剪切应力是指血液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单位面积的力即血流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与血流速度、血液特性和血管形态有密切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6]。低剪切应力部位血液成分在管壁停留时间长,易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该部位也易发生动脉硬化病变[7],高剪切力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组的颈动脉血流PSV和SR降低,高血压各级亚组随血压的升高,PSV和SR降低,表明血流剪切应力降低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张薇等[8]的研究发现血流剪切率的减低是胸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文献相符。

    目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来评估预测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危险分级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独特的检查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帮助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诊断,其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的范围和程度,判断斑块的性质和形态,而且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华杨.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

    [2]Sukernik MR, West OD, Chittivelu B, et al. Hemodynamic predi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the thoracic aorta [J]. Echocardiography,1998,15(2):157-161.

    [3]杨波,智光,徐勇,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4):302.

    [4]李晓萌.超声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2):127-12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