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35031
精神分裂症患者四种抗精神病药对血脂代谢影响的差异(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施小平 庄开岺 张其荣 易正辉 陈 俊 王祖承 粟幼嵩
第1页

    参见附件(3180KB,3页)。

     2.2 四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与治疗前血脂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第8周末,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治疗后TC(P<0.05,P<0.05)与TG(P<0.01,P<0.05)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治疗前后TC与TG虽然均有升高,但前后这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经过4种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血脂测定结果的比较(x±s)

    注:TC 胆固醇;TG 三酰甘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3 四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不同抗精神病药对血脂影响程度的比较

    四组之间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经q检验,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C的影响程度为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和舒必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G的影响程度为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和舒必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四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对血脂影响程度男女之间的比较

    由表2可见,各组血脂变化男女性别之间比较中,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男性患者TC(P<0.01,P<0.05)与TG(P<0.05,P<0.05)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女性;利培酮组TC与TG升高的程度在男女患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舒必利组女性TG升高的程度显著大于男性患者(P<0.01)。

    表2 第8周末与治疗前各组男女患者间各指标差值的比较(x±s)

    3 讨论

    目前研究已经很明确:长期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以使糖脂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体质量增加、胆固醇升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5]。目前对于代谢综合征四主征中,肥胖(超重)及血压、血糖异常较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血脂异常则重视不够,且少有多种药物间的比较。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4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及不同药物组间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的差异,并分析每种药物对血脂影响程度男女之间的差异。研究显示,第8周末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治疗后TC与TG均显著升高,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吴仁容等之前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吴仁容等[6]比较了氯氮平组、奥氮平、利培酮和舒必利等4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脂代谢的不良影响,结果发现氯氮平和奥氮平治疗4周后TC与TG均显著升高,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升高不明显。

    本研究发现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对TC的影响程度最大,顺序依次为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和舒必利;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中,也是氯氮平对TG的影响程度最大,氯氮平和氯丙嗪>利培酮和舒必利;也与吴仁容研究结果接近。

    氯氮平具有较强的抑制H1受体的能力有关,H1受体能引起血脂增加;另一原因是抵抗5-HT1A受体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发生高血糖,而Melkersson等[7]发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比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者高,胰岛素分泌和释放增加也可导致血脂尤其是三酰甘油升高。除了对5HT1A受体作用外,氯氮平可能还通过抑制5-HT2C受体引起血脂升高,所以可解释即便是利培酮对血糖升高也有作用,但也不及氯氮平明显。

    本研究还发现,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男性患者TC与TG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女性,提示氯丙嗪组和氯氮平对于男性血脂代谢影响明显;而相反的,舒必利组女性TG升高的程度显著大于男性患者,这可能是由于舒必利对女性患者的内分泌影响相对较大,从而引起女性胰岛素分泌等内分泌稳态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血脂代谢紊乱[7-8]。另外Baptita等[9-10]动物实验显示,舒必利是一种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引起雌鼠的催乳素及体质量明显升高,而对雄鼠无明显影响,催乳素及体质量的变化也会引起血脂代谢紊乱。

    抗精神病药引起血脂升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肥胖相关疾病潜在的生物学危险因素。另外抗精神病药会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中枢使食欲增加,加上患者活动量少,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储存增加,从而也使得患者血脂升高。

    综上所述,氯氮平、氯丙嗪对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和舒必利,且氯氮平、氯丙嗪和舒必利对血脂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样本数较小,回顾性研究存在研究偏倚,所得结果需谨慎,仅供临床中选择用药时参考,并有待在今后的进一步大样本队列研究中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Saha S,Chant D,Welham J,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evalence of schizophrenia[J]. Plos Med,2005,2(5):413-433.

    [2]Edward K, Shaloo G, Susan B, et al. Adherence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copayment burden in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J Med Econ,2010,13(2):185-192.

    [3]Leucht S, Burkard T, Henderson J, et al. Physical illness and schizophreni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eta PsychiatrScand,2007,116(5):317-333.

    [4]Bellivier F. Schizophrenia antipsychotics and diabetes: Genetic aspects [J]. Eur Psychiatry.2005,20(Sup4):335-339.

    [5]Newcomer JW.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ental illness[J]. Am J Manag Care,2007,13:170-177.

    [6]吴仁容,赵靖平. 四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不良影响[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8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