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44630
丙型肝炎患者生化变量与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由莉越 迟淑萍 汪辰 孙杰 周婷婷 陈红鸽 赵庆国 程云
第1页

    参见附件(2330KB,3页)。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检测生化指标8项,其中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换酶(AST)、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清蛋白(ALB)、球蛋白(GLO)七项指标检测了66例患者,CHE指标检测了46例患者,各变量检测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指标检测结果如下:ALT(81.0±72.4)U/L、AST(65.2±46.5)U/L、ALT/AST(0.95±0.47)、TBIL(12.95±6.31)U/L、DBIL(3.09±2.16)U/L、ALB(44.14±3.03)U/L、GLO(30.24±5.78)U/L、CHE(7 108.6±1 724.3)U/L。

    2.2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在本研究中检测了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66例患者中有34例检测了细胞因子IFN-γ及IL-10表达水平,同时该34例患者中有33例同时检测了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FN-γ表达的平均水平为(76.9±112.3)ng/L,IL-10表达的平均水平为(1 596.4±1 313.4)ng/L,TNF-α平均表达水平为(4 253.8±4 557.4)ng/L。

    2.3 各生化变量与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各生化变量与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较差,除GLO与TNF-α在0.05置信水平上有较低相关性(r=-0.287,P=0.046)之外(图1),丙肝患者各血生化指标与各炎症细胞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图中斜线为R-squared线性回归结果

    图1 GLO-TNF相关性散点图

    2.4 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存在微弱互相关性。其中ALT与AST具有显著相关性(r=0.869,P=0),但是做除法后(ALT/AST)相关性基本被消除,仅存在ALT与ALT/AST的中度相关(r=-0.370,P=0.002)。另外,ALT与GLO在0.05水平正相关,但是相关性非常低(r=0.283,P=0.021)。对于AST而言,除了与ALT高度相关之外,还与DBIL(r=0.281,P=0.022)和GLO(r=0.427,P=0)具有相关性;对于ALT/AST而言,除与ALT中度相关外,还与CHE在0.01水平呈负相关(r=-0.417,P=0.004),但相关性低;对于TBIL而言,与DBIL在0.01水平呈正相关(r=0.732,P=0),且为中度相关性;对于ALB而言,与GLO在0.01水平呈负相关(r=-0.461,P=0),且相关性低。

    2.5 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IFN-γ与TNF-α之间存在弱相关性(r=0.448,P=0.009)之外(图2),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所引发,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有研究证明,HCV感染者病程进展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性别、感染HCV的年龄、过度饮酒、脂肪变性、合并感染HBV/HIV、免疫抑制(如器官移植)等[4-5]。在临床诊断其疾病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肝功能检查是很重要的一项判断指标。Zechini等[6]认为,ALT水平,特别是AST的水平,与肝损伤的程度有关。而有研究[7]则认为,肝损伤程度与临床症状、ALT水平、HC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不相关。Anand等[8]和Rehermann[9]报道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AST/ALT比值是判断纤维化分期和肝硬化的一个独立指标,当AST/ALT≥1时,高度提示肝硬化的存在。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出现白蛋白下降,γ球蛋白升高,白/球(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DBIL在TBIL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本研究中,对各生化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后,除了ALT与AST具有高显著相关性之外,其余的生化变量之间存在弱的相关性,而且在对ALT、AST做除法后(ALT/AST)相关性基本被消除,这就提示在对疾病作判断时不能单纯地看某一指标,必须综合考虑。

    以往的研究认为慢性丙型肝炎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是HCV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细胞免疫在HCV感染中具有双重作用,HCV感染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其中就包括IFN-γ和TNF-α,这两种细胞因子同时具有抗病毒和诱发炎症的作用,虽然不足以清除病毒,但仍可诱导机体的肝脏损伤[10]。Yoshioka等[11]研究发现,过量的TNF与暴发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相关,其本身对感染的肝细胞也有直接的溶解破坏作用。以往的研究也显示,IFN-γ在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12]。IL-10属于细胞因子中的干扰素家族,最初认为是由Th2淋巴细胞分泌的,能抑制Th1细胞合成IFN-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故曾被命名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ing factor,CSIF)。IL-10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de Waal等[13]发现,内源性与外源性IL-10均能在转录水平强烈抑制IL-1、IL-6、IL-8、TNF-α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炎症的作用。本研究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3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