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44646
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崔艳丽 余杨 刘红彬 何利珍
第1页

    参见附件(2579KB,3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8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27~80岁,平均46.73岁。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20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脑血管病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6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有机磷中毒1例。所有病例均发病或术后24 h以内入ICU,排除既往有血液病、肿瘤、肝病及慢性脏器功能不全等病史者。

    1.2分组

    68例患者按病情分为MODS组43例,非MODS组25例。MODS的诊断依据1995年庐山会议制订的标准[2]。根据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5例和存活组53例。APACHEⅡ计分系统具体见文献[3],以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项之和为最终结果,均≥8分,按入院第1天或术后24 h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APACHEⅡ评分<12分为A组;12~25分为B组;>25分为C组。其中,A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7~66岁,平均40.30岁;B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1.44岁,C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80岁,平均59.68岁。以2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

    1.3方法

    三组患者均于入院或术后24 h以内抽取静脉血1.8 ml加入含有0.2 ml抗凝剂(枸橼酸钠)的真空试管,使用日本东亚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1 h内检测PT-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抽取静脉血2 ml加入含有乙二胺四醋酸二钾抗凝管中混匀,使用日本光电MEK-7222K全血细胞分析仪1 h内进行血小板计数。

    1.4其他监测指标

    监测患者入院24 h的最高心率、最快呼吸频率、最低平均动脉压、血清Na+、K+、肌酐、pH值、外周血白细胞、PaO2、PaCO2等。计算APACHEⅡ分数。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危重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比较

    危重症患者APTT、PT-INR、TT明显延长于D组,血小板(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危重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比较(x±s)

    2.2 危重症患者MODS组与非MODS组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比较

    危重症患者MODS组与非MODS组相比,APTT、PT-INR、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危重症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比较

    危重症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PTT、PT-INR、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危重症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比较(x±s)

    2.4 危重症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组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水平比较

    危重症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组之间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有显著性,C组的PT-INR、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2.09,2.93,-3.12,-2.81,P<0.05),B组的PT-INR、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4.29,2.26,-2.63,-4.12,P<0.05),A组的PT-INR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0.30,P>0.05)。见表4。

    2.5 危重症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APACHEⅡ与APTT、PT-INR、TT呈明显正相关,与PLT、FIB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0.62、0.44、-0.49、-0.59(均P<0.05)。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凝血系统可因直接或间接损害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从而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由于凝血内、外源途径的交叉作用,内源性凝血途径同时被激活,形成凝血的级联反应,还可因肝功能受损,使合成有关凝血因子的能力及清除凝血级联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能力下降,因此,危重症患者容易产生凝血功能紊乱。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正常对照组,危重症患者APT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提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紊乱。②MODS组较非MODS组APTT、PT、TT延长和PLT、FIB降低更明显,说明危重症患者凝血级联的激活,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是最终导致MODS的重要因素,因此上述凝血指标持续而显著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发现MODS的预警性信号。

    APACHEⅡ评分系统包括人体急性生理变化、既往健康情况及年龄三个部分,是对全身生理和病理状态重要指标的评估,是可量化的评分系统。目前APACHEⅡ评分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病评分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4-6],APACHEⅡ评分不仅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分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死亡危险性越大。为进一步验证凝血功能与危重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按APACHEⅡ评分分值的不同进行分组,结果显示:①APACHEⅡ评分与危重症患者病情轻重明显相关,死亡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MODS组较非MODS组高。②从APACHEⅡ评分看来,随着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机体呈现先凝血轻度异常,继之代偿反应,后凝血及纤溶反应明显异常的变化趋势。在APACHEⅡ评分<12分的A组仅凝血功能指标PT明显升高,反映体内纤溶状态的TT、FIB总体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甚至FIB升高或正常高值(此可能为反应性增多,代偿凝血过程中FIB的消耗),APACHEⅡ分值更高的B组和C组PT、APTT、TT、PLT和FIB明显异常,表明患者体内有大量凝血过程发生,激活纤溶系统。③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与APTT、PT、TT呈明显正相关,与PLT、FIB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2、0.44、-0.49、-0.59。本实验数据中较之其他检测指标,PT变化最为显著,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更大,PT和APTT分别是反映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功能的指标,这也进一步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早于内源性凝血系统[7]。

    总之,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血小板参与了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