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4期
编号:12144605
建立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机制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第34期
     2 对策

    2.1 强化领导,加大投入

    2.1.1 危机管理重在预防 一是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食源性疾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性,切实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制订策略性危机管理方针和实施计划,消除或降低危机带来的威胁。二是强化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督导,将卫生应急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障培训、演练、装备、储备、科研等经常性项目支出,并逐步加大对食源性疾病处置工作的投入,积极改善卫生检测、实验条件,及时解决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疾病预防控制法规标准有效地贯彻执行。

    2.1.2 宣传发动至关重要 完善宣传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管理的卫生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的责任感,把预防食源性疾病宣传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形成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公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发现卫生违法行为和发生食源性疾病时能及时主动报告。
, http://www.100md.com
    2.2 建立完善网络报告信息系统

    建立顺畅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防控“非典”和禽流感的经验再次表明,及时、灵敏、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是成功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环节[2]。一是各级应积极采取危机管理的指导策略,深入研究集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危机信号监测、危机模拟应对和危机处理预案等前瞻性的防控措施,构建有效的食源性疾病危机防控体系,为政府有效地预防、解决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各级应建立完善食源性疾病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三是加强食源性疾病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尽快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救治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3]。四是各级应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预测、预报和预警,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3 健全危机管理运行机制
, 百拇医药
    2.3.1 建立长效和应急机制 各级疾控机构在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食源性疾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食源性疾病应急指导领导小组,组建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队伍,落实责任,尽快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2.3.2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一支拥有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学、毒理学等多学科人才的专业技术队伍,具体承担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2.3.3 建立专家组 组织成立专家组,开展食源性疾病相关检测技术和病因学的研究,加强食源性疾病信息库的建设,定期分析各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预测发生食源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措施。

    2.3.4 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全员调配管理机制,合理调配人员,明确相关科室责任,落实应急响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严格执行24 h值班制度,随时应对处理重大食源性疾病,全面提高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处理和救治水平,积极有效地防制食源性疾病。
, http://www.100md.com
    2.4 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

    一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充分利用“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加大对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内容培训力度,积极开展食物中毒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积累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食物中毒应急处理能力和食物中毒诊断处理水平。二是加强队伍的技术装备建设,各级疾控机构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现场技术演练,全面提高队伍应对食源性疾病的实战能力。三是积极做好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各项准备工作,建立食源性疾病预警报告制度,认真分析当地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制订和完善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奔赴现场,实施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2.5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完善实验室设备条件

    仪器设备属于实验室的硬件,是实验室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先进配套的仪器设备,是卫生防疫事业有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4]。
, http://www.100md.com
    2.5.1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合理调整增加实验室用房,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购置必备的、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尽快健全完善环境设施,配套相关技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拓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检测试剂的采购渠道,研究开发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计算机数据查询网络系统,逐步拓展新的诊断检验项目,全面提升处理食源性疾病的技术处理能力,以满足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需要。

    2.5.2 加强检测检验技能培训 加强检测检验技能培训,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的方法, 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讲、自行培训等形式,组织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源性疾病检测技术培训,提高食源性疾病检验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5.3 积极做好实验室检测准备工作 积极做好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测准备工作,包括常见食源性疾病检验所需的标准物质、试剂、检测方法等。有关人员要掌握某些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以确保对现场采集可疑食品进行检测,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准确判定食源性疾病种类。
, 百拇医药
    3 体会

    “危机管理”[5-6]就是寻找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最佳对策,也就是能够正确分析和认识危机事件,通过危机预警、危机防范、危机处理把握和控制危机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危机中开拓出发展机遇的过程。将它应用于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实践,预测、分析、防范、利用危机,变危机为契机,争取转危为机,消除或降低危机带来的威胁。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探讨其建立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机制的可能性,提出各级政府应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危机管理功能,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健全危机管理运行机制;阐明了疾控机构承担的责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技能培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寻找和获得食源性疾病的充足信息,制订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等.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2] 赵景石.河北省2000至2007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09, 31(16):2147-2148.

    [3] 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食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Z].2008.

    [4] 王陇德,齐小秋,祁国明,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9.

    [5] 时淑娟,马玉娜.危机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4):198-199.

    [6] 曹尔澄.危机管理与综合医院应对危机的策略[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3):131-132.

    (收稿日期:2011-06-24), http://www.100md.com(刘新荣 孙爱国 郭琴 王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