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580
早产108例的病因及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魏华莉 田硕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3 两组围生儿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3.1 早产的危险因素

    有资料表明,与早产发生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先兆早产时是否及时就医;②母亲年龄、体重影响:年龄>40岁或<17岁,体重过轻者易发生早产。③社会经济状况及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低下易发生早产。④性生活过频可导致阴道出血而发生早产。⑤产前检查次数少,不充分的产前监护,早产发生率均高[4]。本研究资料也显示未作常规产检是早产的危险因素。

    3.2 早产的病因

    早产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①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30%~40% 早产与此有关;②下生殖道及泌尿道感染;③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等;④子宫过度膨胀及胎盘因素,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⑤子宫畸形;⑥宫颈内口松弛;⑦每日吸烟≥10 支、酗酒。本研究资料显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首位原因,占29.63%。胎膜破裂后,宫腔内压力降低,体积缩小,导致早产。造成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如胎膜的结构发生异常、腹压急剧增加、机械性创伤、感染、宫颈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5]。居第二位的是感染因素,28例合并感染的产妇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胃肠炎4例,阴道炎10例,尿道炎3例,急性肾盂肾炎3例。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则常因病情严重,危及母婴安全,不得不提前终止妊娠而导致早产,大多属于干预性早产。

    3.3 早产对母婴的影响

    资料显示,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早产产妇占分娩总数的4.55%,共娩出早产儿122 例,围生儿死亡14例,死亡率为11.48% ,与文献报道相符。对于早产临产即早产已不可避免、合并感染、胎儿窘迫或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危机母婴安全的,应终止妊娠。大部分早产可经阴道分娩,有产科指征者可选择剖宫产。笔者统计的资料中,早产组和对照组产妇相比较,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早产对母亲的影响无特殊性。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早产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黄疸、硬肿症等。笔者的资料中,早产儿低体重发生率为40.16%,新生儿窒息率为21.31%,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为10.66%,与足月分娩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产儿(P<0.01)。早产儿属于高危产儿,其预后与孕龄、出生体重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相关。当早产已不可避免时,需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可能需要抢救甚至转早产儿病房专科治疗,使产妇及家属有思想和经济方面的准备[6]。产程中加强胎心监护,给产妇氧气吸入,第二产程常规会阴侧切以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做好早产儿抢救准备。早产儿娩出后注意保暖,备好塑料袋必要时包裹新生儿防止早产儿体热丢失。笔者的经验是,分娩时提前请儿科医师到场陪产,必要时请麻醉科医师协助抢救,以便需要时能顺利气管插管。

    3.4 早产的预防和预测

    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①定期产前检查,宣传孕期生理卫生,平衡营养,孕晚期禁止性生活,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胎膜早破;②切实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③子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妊娠14~18周作宫颈内口环扎术[1]。而对于先兆早产孕妇,可进行早产预测。目前临床上早产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种:①B 超测量宫颈管长度,宫颈管长度>3 cm 是排除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较可靠指标;必要时动态测量。②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fFN≥50 ng/ml为阳性;孕22~35周适用;其重要意义在于阴性预测值,1 周内不分娩的阴性预测值99%,2周内不分娩的阴性预测值95%。注意测量前不做阴道检查、不做阴道超声、24 h内无性交史。目前,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B 超宫颈测量联合fFN检查可提高早产预测率。黄蕾等[7]对100例有先兆早产的孕妇的研究表明,联合fFN及超声宫颈长度测量可显著提高早产预测率。Gomez等[8]研究也表明在应用超声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的基础上,应用fFN检测可显著地提高早产的阳性预测值。

    综上所述,早产的病因复杂,临床上以胎膜早破、感染最为常见。加强卫生宣教,进行规范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时发现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并给予积极处理,是预防早产的关键。对于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应综合孕妇、胎儿、孕周情况,给予合理治疗,在保证孕妇及胎儿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6-89.

    [2] Mclean M. A placental clock controlling the length of human pregnancy [J]. Nature Medicine,1995,1(5):460-462.

    [3]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5-176.

    [4] 戴钟英.早产及早产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14(2):111.

    [5] 赵小扬.242例早产病例临床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