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清TNF-α、IL-6、hs-CRP关系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王家赐 刘八一 李建功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样收集

    技术人员将袖套放在受试者的非优势手臂,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血压监测从上午7∶00至次日上午7∶00。监测期间患者可从事日常活动但避免高强度剧烈活动。动态监测设计编程为日间每30分钟测量1次,夜间每60 min测量1次。排除超过15%的错误率或丢失的记录。血压监测所得参数包括日间(7∶00~24∶00)和夜间(0∶00~7∶00 )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及其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BPV由以下计算得出:①s;②24 h收缩和舒张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CV= s/mean value×100%)。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静脉穿刺采血,离心,分离血清并放入-70℃冰箱保存。

    1.3 测量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 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检测仪器为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校准品及质量控制品均使用与试剂配套的产品,购自上海科华生物试剂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在校正了其他因素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BPV与各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在调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和靶标器官损伤(LVH,蛋白尿)等因素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与BP或BPV相关性。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标志物与BP和BPV之间的相关性情况

    共62例高血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且资料完整,平均年龄为(56.3±1.2)岁;男35例(56.5%),女27例(43.5%);入选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60.0±2.1)mm Hg,舒张血压为(95.2±1.1)mm Hg。如表1所示,IL-6和BP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日间收缩压的s和CV都明显与IL-6表达水平相关;TNF-α与BP,特别是与日间血压呈正相关;hs-CRP与BP或血压的s和CV均无明显相关性。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与BP或BPV之间的关系

    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等影响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炎症标志物和BP或BPV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明显,日间收缩压的s(β= 0.066,P = 0.002)和年龄(β= 0.025,P = 0.018)均明显正相关于IL-6;日间舒张压(β= 0.031,P = 0.002)独立相关于TNF-α;日间收缩压CV与 IL-6、日间舒张压CV与TNF-α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0.312、0.188见表2。

    3 讨论

    对于BPV产生的确切机制,国内外学者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报道,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炎症反应是其中一个较为有说服力的假说。Zhang等[5]在对主动脉窦去神经模型大鼠(SAD)抗炎及抗氧化治疗后,可抑制SAD大鼠靶器官损伤的过程,同时炎症相关因子血清水平也发生明显改变,提示在SAD大鼠模型中,炎症反应不仅是一种靶器官损伤机制,而且与BPV密切相关。此外,在球囊损伤后的SAD模型中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和新生内膜形成,这意味着BPV增加,可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6]。最近,Abramson等[7]证明在健康的成年人中,炎症标志物也明显和BPV呈正性相关。笔者研究发现,各炎症标志物与BP或BPV有着不同的关系:日间收缩压的s和CV都明显与IL-6表达水平相关;TNF-α与BP,特别是与日间血压呈正相关,提示BPV和TNF-α以及IL-6这两个炎症进展的关键因子密切相关。Bautista等[8]发现,在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中,炎症标志物和血压升高之间也存在相似关系。与血清IL-6或TNF-α水平相比较,CRP是一种相对较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9]。虽然有学者报道CRP水平与高血压进展存在相关关系[10],但本研究并未发现hs-CRP与BP或BPV有明显关联,不排除是本研究样本量太小的缘故,而各种炎症过程也有可能对CRP蛋白表达产生不同影响。从本研究结果笔者推测,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增加使BPV增大的机理之一是CRP等炎症因子直接参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内皮素-1的释放和上调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抑制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减少一氧化氮合成影响血管的舒张性,同时,炎症介导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过程,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笔者推测,高血压是炎性反应失衡的临床表现之一,检验炎症标志物和BPV具有一定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预测的价值[11]。在实际的临床中,高血压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这些危险因素均与血清炎症标志物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12],但笔者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排除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炎症标志物和BP或BPV之间的相关性仍十分明显,说明BPV及炎症反应是与高血压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遗憾的是,由于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笔者未能得出IL-6和TNF-α这两个参数的因果关系,并且针对于自主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高盐饮食等对血压也有很大影响的因素,笔者也未能做出评价。目前有关高血压患者与炎症标志物(IL-6、TNF-α和hs-CRP等)和BPV相关关系的研究报道仍十分欠缺,因而,笔者认为一个长期随访的后续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干预研究,将进一步有助于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发展机制,并可能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Chae CU,Lee RT,Rifai N,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inflammation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