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77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心理障碍和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李长城 石丽楠
第1页

    参见附件(3099KB,3页)。

     1.2 方法

    采用SDS和SAS-CR[2]对两组在入院初期或初诊时完成首次评分,评分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填表方法及注意事项,受检者独立完成或在医生提问下完成。然后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抗抑郁等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在药物治疗前进行;②耐心倾听和接受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要戒除平淡、犹豫的态度,表达对患者病情的理解和对患者的同情;③询问和了解患者有无其他不适主诉,讨论症状出现时的心理情绪问题,了解患者有无对治疗失去信心,了解患者在发病之初有无负性生活事件;④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病的发病因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对患者进行合情合理的安慰,打消其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⑤纠正患者对该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病情与心理情绪障碍有关,解释焦虑抑郁对患者躯体症状的影响;⑥向患者详细解释心理障碍的治疗要求,解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正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对疾病诊断的充分理解和对治疗的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单一给予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剂、复合制剂氟哌塞顿美利曲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并个体化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剂及中药,疗程为8周。

    1.3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前后给予症状评分,对GERD患者治疗前后,采用RDQ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SDS和SAS-CR对对照组及GERD患者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对GERD患者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DS和SAS-CR获得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SDS、SAS-CR的标准分,SDS≥53分者,为处于抑郁状态;SAS-CR>50分者,为处于焦虑状态;分值越高,抑郁和焦虑状况越重,同时计算两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SDS、SAS-CR评分比较

    治疗后,GERD组的SDS、SAS-C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SDS、SAS-CR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GERD组治疗前后RDQ评分比较

    治疗后GERD组PDQ评分为(10.0±2.0)分,较治疗前(18.0±2.4)分明显下降(P < 0.05),说明经综合治疗后GERD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

    2.3 GERD组治疗前后SDS、SAS-CR评分比较

    经综合治疗8周后,GERD组患者的SDS、SAS-CR评分均明显下降,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明显缓解,心理症状显著改善。见表2。

    2.4 两组抑郁发生率与焦虑发生率的比较

    GERD组和对照组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7.1%和3.4%,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0.6%和6.9%。GERD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有报道认为GERD与年龄、性别、饮食、肥胖、吸烟、饮酒、遗传、心理因素有关。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对GERD的发病、诊治、预后等各方面的影响受到较多关注。Baker等[4]发现GERD患者常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精神心理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对GERD的影响较其他疾病如心衰、糖尿病更为严重。老年人由于功能明显衰退,躯体疾病的影响更易使他们产生抑郁、焦虑、紧张、悲伤、情感脆弱等情绪,特别是老年慢性病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李军等[5]的研究发现,老年GER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且情绪的不良程度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GERD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并能缓解主观症状。夏志伟等[6]研究亦表明,GER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以及异常项目数高于正常人群,提示GERD患者存在多种精神心理异常。本研究中,老年GERD患者的SDS和SAS-CR评分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此结果与国内报道相一致[7]。

    尽管现代医学模式已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综合医院非心理专业科室,仍然重视躯体疾病,忽视心理问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在诊治GERD时应兼顾和评价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 的影响,根据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评价制订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的情绪状态与GERD的症状有密切的相关性,在GERD的症状产生中起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因素会导致机体胃肠动力学改变,内脏敏感性增加,脑肠调节障碍[8]。心理治疗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实施不同的支持和干预 ,同时辅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而情绪障碍的缓解,更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对GERD的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9]。钟英强等[10]报道应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伴有抑郁或焦虑的非糜烂性反流病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缓解烧心、胸痛和反酸症状有明显和较快起效的作用。本研究中对老年GERD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及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并配合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其RDQ评分及SDS、SAS-CR评分均显著下降,说明患者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精神心理症状亦得到显著缓解。

    综上所述,老年GER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予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舒良.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M]//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194-197.

    [2] 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M]//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刊):235-238.

    [3]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1):651-654.

    [4] Baker LH,Lieberman D,Oehlke M.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J]. Am J Gastroentero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