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190419
让更多的“蓝嘴唇”重燃生命新希望(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6期
     “在我国医学界,很少有人提到这个很重要的差异。”荆志成教授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所以,霍勇教授在会上提到:针对肺动脉高压,要能够系统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还要加大规范化地培养专科医生的力度。”

    接着,荆志成教授建议说:“我认为我们的行业协会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国医师学会,我觉得很有必要成立一个肺动脉高压的工作委员会,这样就可以在培养专科医师方面做一些工作……”

    荆志成教授认为:“由于肺动脉高压与很多常见病、慢性病都有关联,因此,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多学科合作也是很重要的。肺动脉高压的多学科合作问题,在中国这种特殊情况下,心血管医师又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以往肺动脉高压患者诊断治疗的手段主要是由心内科医生来操作的——包括心电图等等;很多心功能的恢复治疗也都是由心内科的医生来做的,所以我觉得肺动脉高压多学科协作这个工作,我们将来是必须要去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状况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患者只有肺移植这一条路可走,现在有了全可利等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这种药在中国上市5年了,在全球已经治疗了10万个肺动脉高压病人,相信在我们国家也一定能够普及开来,因为这种药确实能够使肺动脉高压患者明显延长存活时间,其生存率跟肺癌的病人完全区分开了……”
, http://www.100md.com
    随后,荆志成教授更进一步地介绍说:“目前,在肺动脉高压诊治方面,最重要的是:第一要举办更多的、专业的培训班,建立一个肺血管病、尤其是肺动脉高压为主要疾病的培训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医师从事和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这些培训还应当尽可能地涉及到基层。第二点,就是要加强多学科合作了。要让风湿科、感染科、血液科,当然还有肺血管科这些学科积极参与,共同来做一些研究工作。第三点,由于我国肺动脉高压资料匮乏,所以我们需要建设中国自己的资料库。我们应当继续推动全国的肺动脉高压注册和登记的数据,建立我们国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数据库,这样才能够看出来我国和国际上的发病状况有哪些不同;同时,这些资料我们不仅可以做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对治疗患者的疾病具有更大的意义,同时,还能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谈到荆志成教授供职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在肺动脉高压方面的研究情况,他很简略地说:“我们开展了很多的研究,也做非常多的工作。这些工作,不管是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病人发生发展进展过程中的研究,还是一系列新药的研发和新药的验证,都在国际上走在了领先的地位。我本人目前在国内外发表的140余篇论文中,近100篇都是集中于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领域的。同时我还负责起草、编写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和《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治专家共识》这两部指南性文件。发达国家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我想在这些方面中国确实是要走自己的道路……”
, 百拇医药
    谈到肺动脉高压的学科建设问题,荆志成教授在强调“多学科协作诊治肺动脉高压”的同时还认为:“肺动脉高压,单纯从学科建设方面来讲,由于这种疾病原来认为是很少见的一个病,而且现在还不能说普及了防治知识,所以说要做到一个学科的层面,还是比较难的。但是,我觉得即使困难,也要做这个事情。首先要选择有条件的医院,比如说阜外医院、上海肺科医院等等,这些医院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研究和导向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更多的医院还没有。其他一些条件较好的医院把风湿科、心内科、小儿科等这些相关科室进行相应的整合,再在另外一个是更大层面上对医师进行普及培训等等,这样从学科建设方面来讲,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尽管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没有重视到肺动脉高压,但是以后我相信这种状况会逐渐改善……”

    患者的困境:医疗费用昂贵

    据记者了解,肺动脉高压自195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诊断、治疗都比较棘手,即使该病得到了确诊,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药物而无法治疗,因此该领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00年以后,波生坦、曲前列环素、伊前列环素等药物把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发达国家瑞士的爱可泰隆公司一直致力于肺血管病领域的研发,并于2001年上市了全球第一个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其商品名称为“全可利”,这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打开了一个新途径。2006年,波生坦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http://www.100md.com
    就此问题,荆志成教授认为:“以全可利为代表的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推迟了临床恶化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使我国肺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8年已成为历史,患者5年或10年的平均生存率可以提高好几倍;因此可以说,目前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谈及肺动脉高压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荆志成教授更进一步地介绍说:“实际上在2006年之前,我国国内医学界在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临床医师对此疾病几乎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直到2006年,靶向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相继在国内批准上市后,才打破了肺动脉高压无药可治的僵局,给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费用十分昂贵,绝大部分患者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陷入‘有药吃不起’的困境。鉴于目前我国很多肺动脉高压患者,因经济负担限制了他们获得相关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或因病致穷中断治疗的情况,中华慈善总会联合爱可泰隆制药公司于2008年12月启动了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对贫困及中低收入家庭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并在2010年度采取了前期自费、后期援助的模式,不但援助低保患者和儿童患者适应证,扩大了全可利慈善援助的范围,还可使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有机会获得全可利的有效治疗。据我了解,至今,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累计援助超过600位患者,目前尚有超过400位患者正在援助项目的帮助下继续治疗……”
, 百拇医药
    “这对很多因病致贫、甚至陷入绝望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而言,是一线曙光,是一种重拾生存勇气的希望。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去年11月份,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进一步加大了援助力度,由原来1∶2的援助比例,扩大到了1∶4的援助比例,这就极大地加强了对中低收入患者的援助,使已经在全可利治疗中获益,但却不能继续负担昂贵治疗费用的患者重新继续获得全可利的治疗。”荆志成教授欣慰地介绍完这些情况后,提及了国际上对于“蓝嘴唇一族”的关爱情况,“由于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而且恶性化程度极高,并且女性患者比例很高,占三分之二以上——这是一群年轻、美丽的生命啊!因此,最早英国肺动脉高压协会用‘蓝嘴唇’形象设计了LOGO,希望藉此唤起广大患者、医生及社会方方面面对肺动脉高压的重视……”

    采访到最后,荆志成教授强调说:“总而言之,肺动脉高压作为横跨心血管疾病各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综合症,亟需更加专业的筛查、诊断、治疗与评估,同样需要来自全社会的更多关爱与援助,帮助这些美丽的‘蓝嘴唇’患者,重燃生命新的希望!”
, 百拇医药
    专家简介

    荆志成,同济大学医学院内科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脏病学教授,青年学者联合会会长,教授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肺血管疾病专业博士后研究,全国肺动脉高压患者注册登记研究,肺动脉高压遗传学研究,急性药物试验药物选择研究,右心导管研究,OCT评价肺血管疾病研究,波生坦、伊洛前列素、西地那非和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等。199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6年留学法国巴黎第11大学,从事肺血管疾病专业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肺高血压专家组核心委员,美国肺高血压协会(PHA)科学领导委员会(SLC)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学院资深会员(FCCP),《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杂志编委,欧洲心脏病学协会(ESC)肺循环与右心功能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等30余项学术职务。曾获法国 10e CONGRES DE PNEUMOLOGIE DE LANGUE FRANCAISE 优秀研究奖等多种奖项,2009年因“伐地那非研究”入选“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主持国家级、上海市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30余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10余部。起草编写《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和《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治专家共识》两部指南性文件。, 百拇医药(刘志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