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90379
单次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5日 李玉兰 刘映龙 徐成明 吕兴华 万占海
第1页

    参见附件(3141KB,3页)。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得普利麻、瑞芬太尼使用量、体动次数、残余肌松发生率(定义为TOF<90%),拔管时间(从停药至拔除气管插管),每15分钟记录平均气道压直到手术结束。术后由外科医师进行麻醉效果评分:1分为效果满意,2分为良好,3分为效果不佳,4分影响手术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2例患者因失血过多,S组1例患者因外科原因需带气管插管回ICU,退出观察,共57例患者完成试验。两组患者单次使用肌松药后均无需再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道压、静脉麻醉药用量、体动次数、呛咳次数、拔管时间和外科麻醉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S组2例患者在摆体位时(俯卧位)出现一过性呛咳,因手术尚未开始未做处理,以后未再出现。

    3 讨论

    常用的肌松药分为去极化、非去极化两类。试验中,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了两类肌松药中的一种。结果显示,不论单次使用哪一类肌松药,都可以保证安静的术野和正常的机械通气。说明单次使用肌松药后,仅用得普利麻、瑞芬太尼静脉泵入,即可达到镇静、镇痛、术野平静的外科要求,气管插管后不再需要肌松药。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医师并不关心患者是否使用了肌松药,只要术野安静,外科麻醉评分均为优良。据此推知:在这一麻醉深度下,即使不用肌松药,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导保持正常,患者也不会发生体动,从而使神经外科手术顺利进行。

    BIS值是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中较为可靠的一种[3-4]。BIS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能很好地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静成分。Milne等[4]和Myles 等[5]的研究显示,BIS监测不但能够指导精确地使用麻醉药,同时还能确保患者术中无知晓、术后无记忆。试验患者全程采用BIS监测,主要是为了保证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的平稳一致,同时,也是为了探究达到这样的麻醉深度所需的普利麻和瑞芬太尼剂量。结果显示,这组数据是的普利麻70.5~72.5 μg/(kg·min),瑞芬太尼 0.15~0.16 μg/(kg·min)。维持试验患者的BIS在30~60,是常规全身麻醉的基本要求和推荐深度[6],在此深度下,患者既无术中知晓,也不会因麻醉过深造成中枢抑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其他全身麻醉方式没有差别。

    过去曾有人试验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不用肌松药,发现单纯瑞芬太尼可减少外科刺激引起的身体运动[13],但不能使患者保持完全无体动。本试验联合使用得普利麻与瑞芬太尼,有效强化了瑞芬太尼的作用,达到了神经肌肉非阻滞状态下患者无体动的目的。

    常规神经外科麻醉是全程多次使用肌松药的。反复使用肌松药存在致命的副作用[8-9],手术过程中,由于肌肉瘫软掩盖了患者可能的体动,易于发生麻醉深度不足、术中知晓、组胺释放等现象;术后又会引起呼吸抑制、苏醒延迟、肌松残余等问题,特别是长时间的手术[10-11]。常规全身麻醉后的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发生率很高,术中即使只用中效肌松药,肌松残留率仍高达30%~40%以上。与常规不同的是,单次使用肌松药的患者在手术进行初期,神经肌肉传导就已恢复正常。肌松监测结果显示,A组在(56.5±15.5)min、S组在(10.4±3.5)min后肌松作用消失,这保证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肌张力完全恢复,即残余肌松发生率为零。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患者能够及时拔除气管插管,上呼吸道和气管活动协调性正常[12],不会发生呕吐误吸或通气不足;第二,患者术中肌张力正常,可配合各种神经功能定位;第三,术毕不需要使用肌松拮抗药,节省了麻醉费用。

    S组2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摆体位时发生了轻微呛咳,未做处理自行停止。考虑是患者在体位变动特别是搬动头部时,气管插管位移刺激气管引起的。在术毕拔管阶段也发现,即使是在BIS值低于60的麻醉深度下,刺激气管也会引起咳嗽反射。这说明常规的全麻镇静深度不能完全抑制患者的呛咳反射。为防止术中呛咳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无肌松状态下不宜进行刺激咽喉、吸引气管等操作。

    本组患者全部用间歇正压通气方式维持呼吸,术中气道压力始终维持在13 cm H2O左右,试验中未发现任何人机对抗现象,考虑这是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Moerman等[13]给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若以0.125 μg/(kg·min)的速度输注2 min后再以0.05 μg/(kg·min)维持,可造成84%(16/19)的患者呼吸抑制;本试验瑞芬太尼用量[0.15~0.16 μg/(kg·min)]远大于Moerman的用量,与异丙酚合用,这应该是机械通气未受干扰的主要原因。

    总之,单次肌松药气管插管后不再使用肌松药,可维持较好的开颅手术条件,保证安全的气道畅通和机械通气,单次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Keifer JC,Dentchev D,Little K,et al.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remifentanil/propofol general anesthetic for craniotomy before awake 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J]. Anesth Analg,2005,101(2):502-508.

    [2] Carrabba G,Venkatraghavan L, Bernstein M. Day surgery awake craniotomy for removing brain tumours:technical note describing a simple protocol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4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