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90374
脑脉泰胶囊合磁珠耳贴治疗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5日 马玉娟 李秋凤 徐毅 马龙
第1页

    参见附件(1941KB,2页)。

     1.5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发作频率降低≥75%;有效:发作频率降低50%~74%;效差:发作频率降低少25%~49%;无效:发作频率降低≤24%;加重:发作频率增加[3]。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脑电图判定标准[4]

    正常范围:EEG指标值与同年龄段健康人的特征相同;边缘状态: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波率不佳、波幅一边性不对称、慢波或者快波轻度增加等非特异性改变;轻度异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边缘状态更明显,为非特异性改变;中度异常:背景活动的中等度改变或(和)异常电活动的出现,提示全面性或局灶性脑功能异常;高度异常:高度的背景活动异常、异常放电的出现,提示严重的弥漫性脑功能异常。总有效计算通过正常范围加上边缘状态获得。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3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比较

    两组治疗后EEG总有效率,治疗组(43.3%)明显优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中,3例在服药初期出现了轻度的头昏,之后没有给予其他处理措施而自行缓解。对照组中,在服药3周内,有4例发生头昏、嗜睡,2例情绪躁动,2例共济失调,1例出现皮疹。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

    3 讨论

    癫痫病发作可发生在脑梗死后的不同时期。梗死早期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后者并向四周扩散,而且梗死灶的中心部位由于血流完全阻滞,神经细胞受损较轻,由于该区域神经细胞供血不足及代谢障碍而产生过度兴奋为癫立性放电的根源[5]。

    脑脉泰胶囊的主要中药组成成分是人参、丹参、当归、田七、银杏叶等,该药在益气活血、熄风豁痰、通络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其中,当归、丹参在治疗脑血栓中,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丹参、田七、银杏叶在针对缺血大鼠大脑中动脉,可以更好地增加该部位的血流量[6],从而更好地优化大鼠大脑中动脉,能有效改善病灶部位的神经细胞坏死、缺失,抑制周围神经元结构紊乱,抑制癫痫的发作。

    耳与经络[7]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灵枢·经脉》篇具体记载了耳疗经脉分布情况,说明手、足三阳都联系耳部,《灵枢·口问》说“耳为宗脉动之所聚”,可见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耳与脏腑的联系点亦相当密切,因分布耳部的经脉均与脏腑有联系。耳与经络脏腑的密切联系,说明耳不单纯是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可以作为刺激点治疗各部病症。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磁珠贴在耳廓的穴位敏感点或反应点上,首先刺激了耳穴部位的末梢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再传达到末梢效应器,构成了一个强劲的反射弧,激发并增强这些靶子器官及其周围循环管道系统的舒张和收缩,促进着生理功能的提高,从而战胜病理过程而产生疗效。

    耳穴处方交感、肝、心、脾、胃、肾、脑点等穴,用磁珠压耳穴,有重镇醒神、化痰通络、舒肝养心等作用,能有效治疗癫痫。耳穴在治疗不同的疾病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方便、操作简易、无其他明显副作用。患者在指导后,可自行适时配合按压,耳穴治疗中,能有效地形成经络、神经、体液的调整协调,并可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改善微循环等,平衡体内阴阳。磁珠疗法是根据磁场效应,采用旋转磁场作用于病处,有利于患者身体放松,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磁疗在调节人体神经及耳穴刺激方面,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作用效果。

    经上述比较,脑脉泰胶囊合磁珠耳贴治疗脑梗死后癫痫比之单纯西药有较好的疗效,且脑电图能有效体现出症状的改善,且副作用小。对于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大且疗效欠佳的目前情况来说,大大拓宽了癫痫的治疗方法,且突出中医特色,在目前追求绿色疗法的形势下,又展开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王贵清,柬束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1):80-81.

    [3] 崔应麟,王松龄,刘清泉.常见脑病诊疗路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