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273306
PRVC通气模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伍滔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PRVC; 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Prophylaxis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致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并且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科学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纠正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老年COPD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尤其是支气管肺部病变等导致气道阻力过大,通气时气道风压过高而发生肺气压伤[1]。因此如何在改善通气缓解呼吸衰竭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肺气压伤是呼吸科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是一种智能化通气模式,容量控制和压力控制结合,可以在改善肺通气的同时,有效控制吸气压力及气道峰压,减少肺气压伤[2],本文笔者选择COPD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分别给上述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46例老年 COPD致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83.2±5.3)岁。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 COPD诊治标准[3]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即血氧分压(PaO2)< 6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 mm Hg:患者均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关节炎等老年慢性病中的一种或几种,排除有明显心、肝、肾功能衰竭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全部4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入重症监护室,给予常规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化痰、平喘、抗感染药物,行气道湿化,促进患者排痰,预防感染,注意营养支持,并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全部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采用Maquet Servoi呼吸机,研究组患者采用PRVC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SIMV模式,两组通气设置参数为,预设潮气量(VT)6~10 mL/kg、呼吸频率(f)12~16次/min、吸气时间(Tinsp)1.0~1.3 s、吸入气氧浓度(FiO2)0.3~0.6、呼气末正压(PEEP)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机械通气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及情绪改变,如发现情绪烦躁、精神异常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保证人机配合良好。

    1.3 观察项目

    通过监护仪记录观察两组通气治疗2 h及2 d时生命体征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采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通气治疗4 h及2 d时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通过呼吸机监测观察患者呼气力学指标[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AP)、分钟通气量(MV)]。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资料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通气后生命体征比较

    通气治疗4 h及2 d后,两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通气2 d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明显下降(P < 0.05)。见表2。

    2.2 两组血气指标改变情况

    治疗4 h后,研究组pH低于对照组,PaCO2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血气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 d后两组各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可见PRVC短期内纠酸能力略差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表3 两组血气指标改变情况(x±s)

    2.3呼吸力学指标

    通气2 d后患者吸气峰压、气道平均压分钟通气量都有所下降,但通气治疗4 h及2 d后,研究组吸气峰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其他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

    表4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x±s)

    2.4 肺气压伤

    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缓解,未出现死亡病例,而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气胸死亡。

    3讨论

    由于老年 COPD常伴有脏器功能衰退、营养不良以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咳嗽反射差,气道对分泌物及呕吐物的清除作用差,在 COPD急性发作时容易发生窒息,再加之患者肺部有着严重的感染病情,对于通气和换气功能起到了抑制作用,故极易发生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机械通气本应能够有效地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但是由于老年 COPD患者由于营养不良、消瘦等,常伴有脸型异常,面罩密封性较差,机械通气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