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29期
编号:12328649
借力更广大平台,提升西部心血管学科水平(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29期
     对此问题,黄德嘉教授首先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植入性器械治疗(ICD或CRTD——记者注)是目前经临床试验证实最有效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治疗方式。但我国目前在ICD/CRTD植入适应证还缺乏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基于此方面的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计划于2015年完成。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508万的研究经费支持,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全国有60多家医院参加。西方国家大量研究资料证明,慢性心衰患者如果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5%,猝死风险高,植入ICD为Ⅰ类适应证。但日本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日本心衰病人猝死风险低;而香港的一个小样本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此研究发现香港心衰病人猝死风险与欧美国家相似,应植入ICD。我们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用于评估中国心衰患者猝死的风险。对今后制定我国心衰治疗指南,合理使用器械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德嘉教授接着说,“这个项目从今年5月开始入组病例,目前进展顺利,入组病例速度达到了预期要求。”

    据记者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4年,原为四川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心血管组。在上世纪60年代,即确定了心内科在西南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中心地位。心内科现有工作人员97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9人,博士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90%的医生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85%的护士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自改革开改以来,该科已有22名医生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一到五年。目前,每年有12名至15名医生出国参加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及时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来为病人服务。华西医院心内科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家大学医院心脏科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高素质、高学历、保持了华西近百年优良传统的医护队伍,使心内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百拇医药
    因此,在简要介绍了上述由黄德嘉教授牵头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黄德嘉教授谈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的学科建设情况,他介绍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西南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中处于中心地位,为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科室目前是卫生部认定的四川省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11年我科完成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和经导管射频消融病例数均位于全国前五位,冠心病和先心病介入治疗较2010年分别增长41%和23%。2011年全年发表SCI论文20篇,影响因子合计88.483,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总经费600多万元。今年我科开展了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的新技术,并获得成了成功……”

    采访到最后,作为一位科室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黄德嘉教授坦率地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医院学科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我科在‘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发展继续努力,为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周到的医疗服务而继续努力!”
, 百拇医药
    专家简介

    黄德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心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博分会常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1981年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后于附属第一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86年至1988年于加拿大温哥华比亚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并获得加拿大BC省行医执照。掌握了先进的介入心脏病技术和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沿理论知识。回国后,率先开展了射频消融术(获199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加置入术、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肥厚型心肌病经导管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双心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等多项介入心脏病学高新技术,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1993年12月在国内首次成功地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含并右侧房室旁路。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于199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5月在国内首次开展双心室起搏术治疗顽固性心衰获成功。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主持会议或作专题学术报告。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数十人。, 百拇医药(刘志学)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