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2352715
药物AB0315大鼠在体肠吸收中的动力学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傅远鹏 郭鹏红 李文军 陈烨
第1页

    参见附件。

     2.4 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测定

    2.4.1 酚红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取高(30 μg/mL)、中(20 μg/mL)、低(10 μg/mL)3个浓度的酚红标准液,紫外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0、99.95、100.13(n = 5),精密度RSD分别为0.58%、0.61%、0.34%(n = 5)。

    2.4.2 药物AB0315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取质量浓度为40、80、250 μg/mL的药物AB0315对照品液,连续进样5次,连续5 d,测定其平均回收率为100.48%、100.02%、100.00%(n = 5),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0.12%、0.23%、0.19%(n = 5),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58%、0.39%、0.20%(n = 5)。结果表明,测定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该方法适用于药物含量的测定。

    2.5 在体肠灌流模型的研究结果及影响因素

    2.5.1 吸收参数及计算方法 末时间剩余药量的变化值对零时间剩余药量的比即为药物吸收的百分数。但由于小肠对药物吸收的同时也吸收水分,因此,在体肠循环模型中,常用不被吸收的酚红做标记,根据酚红的质量浓度计算出供试液体积的变化,以便准确求出药物总量的变化。药物吸收百分数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5]:

    X(%)=[C0V0-(C0′V0/C1′)×C1]/C0V0×100%

    式中,V0:0时间供试液体积(mL);C0:0时间供试液中药物的浓度(μg/mL); C0':0时间供试液中酚红的浓度(μg/mL);C1:回流4 h后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μg/mL);C1':回流4 h后循环液中酚红的浓度(μg/mL)。

    吸收速率常数(Ka):由每一时间段药物质量浓度和供试液体积的变化计算出肠循环液中的剩余药量X,以lnX对时间t作图得一条直线,说明药物吸收为表观一级速度过程,由直线的斜率求出吸收速率常数Ka,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lnX =InX0-Kat

    式中:InX0和lnX分别表示循环液中0时间供试液中药量和剩余药量的对数值,t表示时间。

    2.5.2 药物AB0315在小肠最佳吸收部位的研究 取中质量浓80 μg/mL pH值为6.5的供试液,分别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回流4 h,并于规定时间取样。根据“2.5.1”项下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并求得回流4 h的吸收百分数。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药物AB0315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按照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顺序依次降低,说明药物AB0315在大鼠小肠的各个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是最佳吸收部位。

    2.5.3 不同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 不同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在40~250 μg/mL内药物吸收和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吸收速率常数几乎保持不变,数据分析显示,不同浓度药物AB0315的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提示在此浓度范围内药物AB0315在小肠的吸收方式为被动转运。

    2.5.4 不同pH值对肠吸收的影响 不同pH值对肠吸收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药物分别在pH值为4.0、6.5、7.4肠循环液中的Ka和吸收百分率表明,不同pH下药物AB0315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随着pH值的减小,药物Ka值随之增大,吸收百分率亦增大。

    3 讨论

    本文通过在体肠吸收实验来研究药物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在体肠灌流模型方法易行、简便、准确性高,通过控制和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药物在肠道内吸收和消除的影响因素,不损伤大鼠的血管及神经,保证了肠道及内分泌系统的完好无损,提高了生物活性,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模拟药物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6]。在实验中,通过加入不被吸收的酚红,来矫正肠循环液中损失的水分,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药物AB0315的大鼠有效剂量是40 mg/kg,口服给药后在小肠的质量浓度约为78 μg/mL,因此本实验选取的给药浓度范围为40~250 μg/mL。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药物AB0315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药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说明药物AB0315在大鼠小肠的各个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是最佳吸收部位。药物在不同pH值的肠循环液中的吸收速率常数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pH值的减小,药物Ka值随之增大。药物AB0315的吸收百分数都能达到60%以上,说明该药物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情况稳定、良好。

    小肠是口服制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所以胃肠道吸收机制的研究是行处方前的重要工作[7],研究表明大鼠小肠吸收模型与人类小肠吸收模型相似[8],通过研究药物AB0315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机制和吸收部位的特点,对合理选择处方,延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9],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减少剂型设计的盲目性[10],是制剂处方前工作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Feng L,Jiang XH,Zhou J,et al. Studies on absorption kinetics of sanchinoside R1 and ginsenoside Rg1 in rat intestine [J]. Chin Pharm J,2006,41(14):1097-1102.

    [2] MA Ning,WANG Jianfen,XU Fang,et al. Study on absorptive characters of resveratrol derivative(E)-3,5,4'-trimethoxystilbene in rat intestine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