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6184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深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了解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特点,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行深静脉置管术的402例患者的置管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分析血栓形成特点。 结果 402例患者中,共检出置管后血栓形成患者58例,阳性率为14.43%;不同深静脉置管血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 = 0.791);置入管刺入静脉处是形成血栓的最常见部位;深静脉置管后1 d内即可形成血栓, 7~12 d是血栓易发生期。 结论 深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较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深静脉置管血栓简捷有效的方法,对于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静脉置管术;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03-02

    [Key words] Venous catheterization;Deep venous thrombosi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深静脉血栓是静脉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静脉置管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死亡。本研究对于我院行静脉置管术的402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便了解深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情况及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行股静脉置管术的患者402例,其中,男220例,女182例;年龄6~81岁,平均49.2岁;患者分布于我院外科大部分科室。所有患者行置管术后置入管均通畅。检查前告知受检者检查目的,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产APPOGGEE 800 PLAS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1 MHz,凸阵变频探头频率3.5 MHz。患者根据检查需要取仰卧位、俯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常规方法扫查置管区域及其上下方,用二维超声显像检查血管形态学变化,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通过情况,判断栓塞的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 百拇医药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本研究402例行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检出置管后静脉血栓患者58例,共82处,总阳性率为14.43%;其中,置入管刺入血管部位42处,占51.22%;静脉壁与置入管接触部位27处,占32.93%;置入管管壁13处,占15.85%。颈内静脉置管157例,检出血栓25例(15.92%);颈外静脉置管78例,检出血栓10例(12.82%);锁骨下静脉置管97例,检出血栓15例(15.46%);股静脉置管70例,检出血栓8例(11.43%)。不同深静脉置管部位血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 = 0.791)。

    2.2 静脉置管时间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置管时间不同,静脉血栓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7,P = 0.004)。颈内静脉置管后1 d,检测形成血栓患者1例,在数天内随置管时间延长血栓发生率增加,置管后7~12 d静脉血栓检出率最高,随后检出率逐渐下降。见表1。

    2.3 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声像特征

    静脉置管后正常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置管静脉血管壁光滑,管腔内透声好,探头加压后静脉管腔可被压闭,置入管刺入静脉处血管壁清晰, 置入管管壁光滑, 回声明亮, 无附着物。本研究检出血栓形成患者58例,共82处,其中,急性血栓47处,占57.32%;亚急性血栓12处,占14.63%;慢性血栓23处,占28.05%。超声显示,静脉置入管段血管壁不光滑,置入管管壁不明亮或显像不清,血管壁及置入管管壁可见实性均质或不均质回声光点或隆起样团块,探头加压后静脉管腔不能被压闭,部分病例血流充盈缺损,血流束变细,边缘不光滑,血流信号绕团块而行。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以减少患者痛苦,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输液及抢救,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可引起置管后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显示,深静脉置管后血栓检出率为14.43%。此研究结果低于其他学者的报道[1-2]。

    有文献报道,较上肢深静脉而言,下肢深静脉置管后更易形成血栓,推测原因可能为上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不同,上肢静脉接近胸腔及心脏,为与心动周期一致的双相流速曲线,受胸腔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影响,血液回流较顺畅,而下肢静脉血流搏动性相对差,为单相低速流速曲线,同时受重力作用,血流回流相对较难,较上肢静脉更易形成血栓[3]。本研究中,不同置管部位血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上述文献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探讨。

    血管内膜受损、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4]。深静脉置管术后易并发血栓形成,分析原因可能如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时置入管直接刺破静脉管壁,血管内膜受损,内皮因子及胶原因子暴露,启动凝血系统,发挥生理性止血功能,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置入管与静脉壁长期接触,对血管壁产生机械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壁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受损,形成血栓;置入管方向与血流方向不一致,阻碍血流运行,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作为异物长期留置于血管腔内,受血流不断冲刷可黏附血液成分而形成血栓;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常是外伤、手术、急危重症、肿瘤放化疗、老年病或慢性病患者,此类人群因本身疾病性质、治疗影响或者长期卧床等,可引起血流缓慢或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5-6]。本研究中,置入管刺入静脉管壁部位是形成血栓的最常见部位,占血栓总数的51.22%,主要原因可能为置入管直接刺入,导致该处血管壁损伤所致。, 百拇医药(陈立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