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57502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刘秀花 赵茜茜 苑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关系。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地区大学生469名,采用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测查。 结果 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课外生活及活动、自我评价、恋爱方面得分分别为(3.214±0.951)、(3.296±1.068)、(3.310±0.930)、(3.265±1.085)、(3.255±0.750)分;不同家庭情况、职务、年级、父母对子女整体期望的大学生心理落差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情绪智力各维度及总分与大学生心理落差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01);情绪智力各维度及总分对大学生心理落差具有负向预测作用(R2 = 0.737,P < 0.001)。 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家庭情况、职务、年级、父母对子女整体期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有影响;情绪智力越低,大学生心理落差越大。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落差;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19-03

    大学阶段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属人格再造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1]。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由心理落差诱发的。所谓心理落差是指个体原有的自我概念、自我定位或自我预期与现实情境中的实际感知和心理体验存在较大的出入而形成的心理反差[2],这种心理反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情绪智力的高低[3]。目前,国内外关于心理落差方面的研究很少,仅有少量报道和文献探讨了关注个体心理落差的必要性及其解决策略[4-7],而实证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落差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影响,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469名,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进行施测和分析,其中,男226名,女24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98名,二年级学生103名,三年级学生194名,四年级学生74名;家庭所在地农村(包括乡镇)316名,城市(包括县城)153名;独生子女145名,非独生子女324名;学生干部234名,非学生干部235名;父母对子女整体期望偏低33名,一般109名,偏高205名,很高122名。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施测,测试前向受试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

    1.2.2 研究工具

    1.2.2.1 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 该问卷由马彩霞[2]编制,共45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课外生活及活动方面、自我评价方面、恋爱方面的心理落差,采用5级计分,临界值为3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落差越高。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2 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 该问卷由王晓娟[8]编制,由47个项目组成,包括操作自我情绪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绪的能力两个维度,自我维度(23个项目),由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预见情绪、体验情绪5个因素构成,他人维度(24个项目),包含觉察情绪、评价与表达情绪、预见情绪、体验情绪、调控情绪5个因素。该问卷采用三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情绪智力越高。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重测信度0.79,与EIS(中文版)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 = 0.68(P < 0.001),表明问卷总体及各维度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回归性分析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落差总体特点

    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课外生活及活动、自我评价、恋爱等方面心理落差得分均高于临界值3分。说明在读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心理落差倾向。见表1。

    2.2 不同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影响

    研究显示,不同家庭情况、职务、年级、父母对子女的整体期望的学生心理落差问卷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非独生子女心理落差大于独生子女;非学生干部心理落差大于学生干部;高年级心理落差大于低年级;学生心理落差随着父母期望程度的增大而上升。见表2。

    2.3 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关系

    情绪智力问卷中自我认识情绪、自我表达情绪、自我调控情绪、自我预见情绪、自我体验情绪、他人觉察情绪、他人评价与表达情绪、他人预见情绪、他人体验情绪、他人调控情绪维度及总分与大学生心理落差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01),即情绪智力越低,大学生心理落差越大。见表3。

    2.4 大学生心理落差与情绪智力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的预测作用,以操作自我情绪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绪的能力两个维度为自变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8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