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67106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丁抗宁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126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两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可有效减少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优质护理在临床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健康教育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129-03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是在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前提下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1]。该模式强调的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教育过程中,并且要重视教育后患者的执行情况,是将健康教育的操作程序由一般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2],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各种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相应增多,如感染、术侧肢体疼痛、术后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甚至发生气胸、电极移位等,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如何使患者术后得到更好的恢复,最大程度地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对63例住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干预,并与同期手术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63例患者进行比较,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我科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不包括因电池耗竭单纯更换脉冲发生器者)共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48~74岁,平均(63.26±7.25)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8例,中专(高中)41例,初中及以下67例。其中单腔起搏器56例,双腔起搏器64例,三腔起搏器6例。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50例,慢-快综合征18例,房室传导阻滞32例(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6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在住院期间有针对性的实施集体教育、个体教育,采用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多媒体演示、现场示范等方法,集体教育即定期安排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住院期间准备手术和已经手术的甚至已出院的患者参加,由责任护士主讲,通过讲解、提问、答疑等方法,解决患者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个体教育即责任护士以我院实行的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为基础,随主管医生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诊疗措施,并且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时掌握治疗进展,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适合个体的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内容。

    1.2.2 健康教育内容 术前教育:①首先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性质、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我科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同时掌握患者对起搏器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手术的接受程度。②通过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在主管医生指导下,与患者共同制订适合个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计划,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通过文字教育的方式,如采用疾病健康教育书籍、宣传手册、宣传板报等,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宣传画册、现场示范等方法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提问患者并鼓励患者提问,以加深健康教育效果。在饮食方面,首先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的目的和重要性,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在不违反饮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护士的指导,让患者及其家属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每餐的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止术后便秘的发生。进餐过程中,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最终使患者能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自觉做到正确饮食。告知患者术后卧床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预防处理方法,可向患者现场示范术后肢体活动、腹部及腰背部按摩的方法,指导并要求患者在床上练习排便、排尿,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垫高腰背部的方法。术后教育:①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及疑问,并耐心给予解释及协助处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术后采取正确卧位,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术后24 h内应取平位或轻度左侧卧位,尽量减少活动,24 h后可适当床上活动[3]。向患者讲解砂袋压迫的目的和时间,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②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肢体制动,常感到腰酸背痛,护士可指导及协助家属用手部小鱼际肌按摩患者腰骶部或稍垫高腰部以及按摩下肢。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术侧上肢活动宜缓慢,应远离有强磁场、高压电的设备[4],如微波炉、电吹风、遥控器,禁止做核磁共振、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护士协助患者计算随访日期,告知患者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5],并教会患者测量、记录脉搏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