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69481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采用PK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2例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3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 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病椎的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049-0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呈增多趋势。患者一旦发生椎体骨折,就会出现剧烈的胸、腰背部疼痛,无法下床行走,翻身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状(PKP)治疗能起到迅速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1]。本研究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其中男49例,女87例;年龄57~86岁,平均73.5岁;单节段51例,两节段57例,三节段20例,四节段8例;骨折分布:T12:59个椎体,T11:24个椎体,T10:8个椎体,T9:10个椎体,T8:4个椎体,T7:4个椎体,T6:3个椎体,L1:68个椎体,L2:30个椎体,L3:28个椎体,L4:14个椎体,L5:4个椎体。病程3 d~3年。所有患者术前X线片、CT或MRI扫描检查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所有的胸椎及腰椎骨折均无明显的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为胸、腰背部疼痛,疼痛剧烈或保守治疗无效,无伴有心肺肾器质性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局部皮肤或其他器官存在明显感染者、椎体后缘骨皮质断裂或椎体后缘突入椎管者和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者等排除。

    1.2 手术方法

    采用俯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一侧椎弓根入点。采用1%利多卡因在穿刺点皮肤向椎弓根方向做穿刺针道软组织全层浸润麻醉,在C臂机透视下,将穿刺针尖置于病椎椎弓根的外上缘(左侧为10:00位置,右侧为2:00位置),所有类型的骨折穿刺针与身体矢状位呈10°~15°(如遇椎体有旋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角度),与冠状位(椎体水平位)夹角根据骨折类型不同而不一样(上终板骨折者针尖略靠近上终板,下终板骨折者针尖略靠近下终板,中央压缩性者针尖位置在中部)。调整穿刺针方向,缓慢锤入椎弓根,调整C臂机显示侧位像,继续锤入穿刺针,直至椎体前中1/3交界处;正位像针尖近中线位置。再换至侧位像,将针蕊退出,建立通道并置入球囊椎体扩张器,在侧位透视下监视骨扩张器膨胀和骨折复位情况。取出骨扩张器,将合适黏稠度的骨水泥(骨水泥呈挤牙膏状)注入椎体中,每椎体2.5~6.0 mL,注射过程在侧位C型臂X线机密切监视下进行,一旦发现骨水泥有渗漏现象应立即停止注射,注射后旋转注射通道左右各1圈,待骨水泥凝固后即可拔出套管。

    术后第1~3天带腰围起床下地活动,并开始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下地带腰围保护3个月,3个月内禁忌弯腰提重物,活动量不可过多。术后3~7 d出院,并继续口服抗骨质疏松治疗1年以上。

    1.3 观测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拍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是否渗漏,测量病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必要时行CT扫描。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后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及VAS评分比较

    ①136例(256椎)均穿刺成功,其中11例单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双侧穿刺。出血量平均约6 mL/例,手术时间22~65 min。注射骨水泥量为2.5~8.0 mL/椎,平均4.6 mL/椎。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水泥呈斑片状、团块状或弥散状分布于伤椎(图1、2)。②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并发症情况

    其中8例骨水泥渗漏到椎体旁,2例患者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无手术中死亡,2例术中出现意识不清,术后4小时后均清醒;1例术中出现呕吐,3例术后第2天出现头晕、呕吐,治疗后症状均缓解(CT证实出现腔隙性脑梗死)。
------
    谢清华 陈忠羡 范全 付朝华 薛忠林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采用PK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2例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3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病椎的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江科[2012]107号23)

    【分类号】R687.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呈增多趋势。患者一旦发生椎体骨折,就会出现剧烈的胸、腰背部疼痛,无法下床行走,翻身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状(PKP)治疗能起到迅速缓解患者 (谢清华 陈忠羡 范全 付朝华 薛忠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