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3164588
不同方法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王国秀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应用常规方法、生理盐水及0.5%聚维酮碘三种不同的方法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方法 京山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将450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A、B、C三组,对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时常规不给予腹壁切口保护,缝合切口时也不冲洗(常规方法组)。对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时常规给予腹壁切口保护,关腹后更换手套、血管钳、缝合针、线及纱布,用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各层再缝合腹壁各层(生理盐水组)。C组先用0.5%聚维酮碘液浸泡腹壁各层,时间为2 min,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聚维酮碘组)。术后随访5年,即产后42 d、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隔1年,连续4年门诊复查随访。了解剖宫产术后切口有无周期性疼痛,疼痛是否与月经有关,局部有无结节和包块,如有包块抽血检查CA125,彩超检查腹壁切口的情况,包块术后病检的结果。 结果 B组的产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明显低于A组,C组的产妇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P < 0.05)。 结论 聚维酮碘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切实有效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关键词] 聚维酮碘;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a)-0026-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胎儿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因素的干扰,剖宫产解决难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剖宫产术率的逐渐增长,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国内卢丹等[1]报道发生率为0.03%~1.72%。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医师一直努力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京山县人民医院探讨了常规方法、生理盐水及聚维酮碘这三种方法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发现聚维酮碘能有效地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京山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4500例剖宫产患者。年龄18~39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孕妇1500例,三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5年,即产后42 d、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隔1年,连续4年门诊复查随访。发现总共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7例,最早发病者为剖宫产术后6个月,最晚发病者为剖宫产术后5年。一次剖宫产19例,二次剖宫产8例。腹壁纵切口5例,横切口22例。

    1.2 方法

    将450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对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时常规不给予腹壁切口保护,缝合切口时也不冲洗(常规方法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