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3164690
知识讲座在提高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小儿脑性瘫痪认知中的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陆桂波 陆青梅 班亮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知识讲座在提高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小儿脑性瘫痪认知中的作用。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儿脑性瘫痪问卷调查表对百色市4个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共97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对象进行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知识讲座。1周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开展知识讲座前后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小儿脑性瘫痪认知的差异。 结果 进行知识讲座后,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小儿脑性瘫痪认知程度[(34.37±1.03)分]、优秀率(16.49%)与实施知识讲座前[(25.79±4.28)分、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加强对乡镇医院医护人员脑性瘫痪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对脑性瘫痪认知水平,学会鉴别脑性瘫痪高危儿,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伤残率,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小儿;脑性瘫痪;认知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a)-0161-03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的普及,高危儿和极低出生儿体重儿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稳中有升。在我国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4‰,绝大部分为散发儿童,农村发病率比城市高1倍[2]。影响脑性瘫痪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接受治疗的年龄、时间等,开始治疗时间在出生后6个月内疗效明显优于>6个月者,此期间是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的最佳时期[3]。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脑性瘫痪患儿来自农村占71%,15%的脑性瘫痪患儿曾在基层医院被诊断为佝偻病而给予补钙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