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4期
编号:13164470
不同肠道重建方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张国云 潘中平 葛宁 张小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能够客观的反应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变化[12-14],通过对三组术后3个月各指标的观察显示,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最大耐受容积及顺应性都受到的明显的影响,其中静息压和最大耐受容积三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袋组和J袋组显著高于直吻组,而最大收缩压和顺应性差异并不显著,表明的术后恢复的早期,三种术式对新直肠的顺应性改善并不显著,但术后12个月最大收缩压和顺应性恢复可达到较好效果,并显著高于直吻组,对粪便的储存和控制更有利。各项指标对比显示,结肠成形袋术和J型贮袋术对肛门功能的改善作用相似,且肠道重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于直吻组无显著差异,安全性和可靠性高。J型贮袋可能因患者盆骨窄小等条件限制无法成功制作,结肠成形袋术操作相对更为简单。

    肠道重建是直肠癌根除术的重要环节,保留肛门并尽可能的保留肛门生理功能,根据患者条件选择不同的肠道重建术,更有利于提供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欣.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2):994-998.

    [2] Ulrich AB,Seuler C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